即墨花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日讯 日前,鲁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即墨花边作为“鲁绣”五大品类之一,晋身国家级非遗中的传统美术项。

明朝末年,即墨民间就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的长直、段泊岚、周戈庄一带已经广泛流传着“小扣锁”(捏绣)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工艺。1910年,即墨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镶边。

1956年,地方上的众多花庄合并,成立了即墨花边厂,自此,即墨花边进入全盛时期。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其成品主要有台布、餐套、床单、被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等上千种规格近千个品种。

2009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为申报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省级即墨花边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军在政府帮助下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及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等。2011、2012、2016年,即墨花边手工编织工艺分别入选即墨区级、青岛市级、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政府支持下,王军有针对性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投资400万元建设1000余平方米的即墨花边博物馆,扩建900余平方米的即墨花边传习馆。企业通过大量资金投入,使即墨花边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国际商会即墨商会优秀会员企业”等荣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文/图)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