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用好活教材,激活新机制;城阳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5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阳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传播“好声音”、用好“活教材”、激活“新机制”,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传播“好声音”

“声”动宣讲200余次,音乐党课开设30余场

学光辉党史,传榜样力量。6月5日上午,伴随着开场舞蹈《百年前的今天》,青岛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讲城阳专场在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青峰社区举行,全市巡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讲述现场,高潮迭起、感动不断。“每一次的讲述,都是一次自我振奋,更是一次道德力量的传递。”在场观众纷纷表示,这些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鲜活的价值观”和“有形的正能量”,自己在感同身受中与这份力量融于一体,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投入到崭新的事业奋斗中。

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城阳区在文明实践培训学院、阳光讲堂、文明实践大讲堂、乡情书房、实践驿站等文明实践阵地,突出“永远跟党走”主题,把课程设置出来、把专家邀请进来、把群众吸引过来,广泛开展“建党百年·‘声’动宣讲”“青年党课”“音乐党课”、《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红色故事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讲理论、讲党史、讲故事等各类“声”动宣讲活动200余次、开展定单式音乐党课30余场次。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党史微宣讲”活动,通过富有仪式感的微宣讲,吸引党员群众广泛参与。针对新阶层人士和流动党员需求,引入海尔卡奥斯平台设备,开设VR流动讲堂,回眸遵义会议、踏上井冈山,领悟赓续革命精神。流动讲堂进园区、进楼宇、进市场、进渔船、进公交,深受欢迎,目前已有党员群众近2万人次参与VR流动讲堂。发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作用,每天在各媒体讲述一个《城阳故事》,共讲述《城阳故事》1000余个、推出微视频200余期,实现理论、党史、政策宣讲细水长流。

用好“活教材”

依托全省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158对新人完成新时代婚礼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倡树文明新风,6月10日上午,“传家风、树新风、感党恩、跟党走”青岛市新时代集体婚礼城阳会场活动幸福上演,25对新人迎来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现场同时为7对老人夫妇补办了婚礼仪式。

为爱减负,为新人解忧,新时代集体婚礼城阳区“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小的生动实践。“文明节俭,婚事新办,从‘新’开始‘礼遇’文明新风尚。我们希望依托新时代结婚礼堂这一载体,倡树文明新风尚,讲好家风新故事,落地落实文明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城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城阳区新时代结婚礼堂已为158对新人举办了新时代婚礼。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优势,城阳区统筹多方力量,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内高校等与全区236个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深入共建所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并每月开展一次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全区660支特色小队、9万余名志愿者的作用,开展送宣讲、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平安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五送”活动,在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促进文明实践更加实在实效。

如何将党史教育学习做实、做细,城阳区从“心”出发。截至目前,城阳区已组织发动书法爱好志愿者深入社区、单位实践站开展“一书两传”活动30余场;“街头文艺志愿队”深入小区、广场、商场、田间、车站,采取小品“演”、诗歌“颂”、故事“讲”、共同“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举办小型综艺演出、吕剧柳腔专场等群众文化活动600余场;创新推出“记忆管家”志愿服务,组建5支“记忆管家”志愿小分队,深入社区采访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战士,讲活党史故事,让群众在身边的红色历史回望和发展变迁感悟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信念。

激活“新机制”

“阳光拍客”5月份正式上线,助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近日,不少城阳市民在浏览手机的时候发现,在“爱城阳”APP的首页位置,出现了一个名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阳光拍客’意见征集平台”的专栏,点击进去,填写姓名和手机号码,就可以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存在的问题,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上传至平台进行反映。

“阳光拍客”监督机制是城阳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一大创新之举,5月份在“爱城阳”APP开发上线。收到问题线索后,曝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转办、督办,并将整改结果通过爱城阳APP及时进行公开“晾晒”,形成了吐槽、曝光、督办、整改、晾晒的工作闭环。

你提意见我整改,一部小小的手机,依托融媒体中心建立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阳光拍客”平台,通过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发现、巡访团巡、阳光拍客团拍、志愿者挑刺、群众吐槽等方式,加大对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问题的监督曝光力度,倒逼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不断提升主城区城市品质,真正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城市管理、提升主城区城市品质的话语权交到市民手里。

全国首创的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和志愿服务“滴滴”模式,在城阳区志愿服务中心综合指挥、调度下,“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积分奖单”的志愿流程运转贯通,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及时、精准、有效对接,打造起“15分钟志愿服务圈”,进一步深化“全民志愿·阳光城阳”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已通过平台收集、解决帮老、帮困、帮病、帮残、帮教、帮事、帮心等方面需求近1000个。

从最困难群众入手,城阳区实施文明单位与26个困难社区、爱心企业与888名困境儿童、志愿者与1437户困难家庭“三结对”帮扶行动,已累计帮助物资270余万元,使志愿服务在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更好地彰显阳光的温暖。

面向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城阳区建成瑞阳心语实践站、红色管家实践站、海上实践站、康复机构文明实践驿站、城阳蔬菜批发市场实践驿站等特色实践站50余处,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办实事就延伸到哪里”。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飞入百姓家”,城阳区组建1.1万名“志愿楼长”小分队,炕头上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上门收集居民需求,协调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成为群众身边永久牌的志愿小分队,在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的同时,让老百姓感党恩、记党情,一心一意跟党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徐婷)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