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空气污染最大“杀手”悄然而至!这个时段高发,注意防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8日讯  进入盛夏时节,全国各地气温节节攀高,蓝天白云几乎成了常态,这是不是意味着,空气质量一定很好呢?经常关注空气质量预报的小伙伴,也许发现了一个现象,近来每天的预报中“首要污染物臭氧”成了高频词。

伴随高温,夏季空气污染最大“杀手”也悄然而来,那就是臭氧。臭氧污染到底从何而来呢?臭氧是一种蓝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化学式是O₃,跟大家熟知的氧气(O₂)是“亲兄弟”。大家都知道,太阳辐射紫外线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力。而地球表面往上15至25公里处有一层臭氧层,尽管不太厚,但它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是地球的“保护层”。

那么臭氧为何又成了空气污染的最大“杀手”呢?与高空中的臭氧层不同,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近地面的臭氧则是一种有害气体,甚至会成为“健康杀手”。较低浓度的臭氧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如果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出现咳嗽、头疼等症状,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

事实上,臭氧污染与我们熟悉的PM10不一样,它不是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而是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空气中进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一年之中,臭氧污染的高发时段一般在5-9月,此时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高温天气为臭氧的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一天之中,由于清晨、傍晚温度较低,太阳辐射弱,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反应较弱,臭氧浓度较低;但中午至15时左右,如果空气中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越高,在日照的影响下二次转化导致臭氧浓度也越来越高。

其实,臭氧污染是治理PM2.5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两者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关系。因为随着PM2.5浓度降低,空间透明性好了,辐射强、紫外线强,是“帮助”生成臭氧的条件。

近年来,我国大气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已成为继PM2.5后困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一项重要污染物,且治理难度比PM2.5更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臭氧的大气寿命较长,可以远距离传输,形成区域性污染;控制臭氧污染必须厘清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贡献,实行区域联防联治。

第二,臭氧的化学生成机制复杂,与前体物的关系呈非线性,削减臭氧前体物排放需符合一定的科学比例并且因地制宜,不合理的减排反而可能导致局地臭氧污染的加重。

第三,臭氧的VOCs前体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大,因此精准控制难度大。

如何做好臭氧防护?臭氧污染有很强的迷惑性,往往发生在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之时,令人难以察觉,甚至会给人带来“天气真好”的错觉。室外臭氧浓度高时,最好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敏感人群外出需做好防护,可佩戴帽子、墨镜等防护产品。同时,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如果有条件,可开启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此外,平时应适量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可适当减轻臭氧对上呼吸道的损伤。(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文/图)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