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基层人社中心覆盖全域,即墨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半小时服务圈”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9日讯 “这种‘一对一’的政策宣讲,针对公司的具体业务,提供的解决方案专业性强,易于操作,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帮助很大。”在青岛营上电器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该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孙君鹏对即墨区人社局北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供的上门服务赞赏有加。

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为人社部门最基层的“小”单位,处于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前沿。在青岛即墨,这一个个的“小”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着“大”服务:就业创业、劳动维权、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一个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一笔笔和工厂企业密切相连补贴、一次次群众满意业务的办理,都在即墨的15个基层人社中心完成,基层人社中心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最前沿的阵地。

“小快灵”推动服务精准化

小巧、快捷、灵活,是基层人社中心最显著的特点。根据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数量,即墨区15个基层人社中心分别配备5-14名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反应,对企业涉及的劳动关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疑难杂症”采用“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等精准服务方式,及时协调帮助解决。

“没有你们的精准服务,我就不能按照退休年龄领取退休金了,你们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环秀街道办事处郭家巷村居民宫成龙办理完补交疫情期间社保业务后,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道谢。

办理此项业务的背后,是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核对档案、精准服务的身影。始终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贴心的服务,真正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正是基层人社中心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写照。

覆盖全域的“半小时服务圈”

为给广大群众提供就近就地、便捷高效的服务,即墨人社局不断提高基层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行政区划,在15处镇街分别对应设立了基层人社中心,打造出覆盖全域的“半小时服务圈”,全区城乡居民均能就近享受优质、高效、便捷、均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以前,办个事得坐公交去城区,还得换乘,光来回路上也得两三个小时。现在,我骑电动车15分钟就到了。”刚刚为家人办理完一次性待遇支付业务的灵山街道西牛齐埠村居民闫水泽切实感受到了方便。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劳动监察案件受理等窗口一目了然,让办事群众明确去哪办,找谁办,怎么办。“半小时服务圈”,切实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平台。

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远?最好的答案是“零距离”。

早在2014年,即墨区人社局就对经办业务进行了梳理,确定将92项服务项目下放到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比青岛市下沉的业务多14项,为各区市下沉项目最多。疫情期间,即墨人社局再次创新业务办理流程,采取“线上”“容缺”“代办”等形式,93%以上的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和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核实,企业和办事群众基本实现“零材料”“零跑腿”。

“针对辖区重点建设项目和机械制造类企业较多的特点,变以往的企业找政策、企业找资金为政策找企业资金找企业,我们中心和多家企业结成服务对子,为其‘量身’提供精准服务,指导企业运用政策化解难题、解决诉求,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协助推进汽车产业新城功能区经济发展。”龙泉人社中心负责人于兆吉带领着工作人员走访企业时说。

民生为本,围绕聚焦办事群众和企业申报惠民惠企政策的难点、堵点,即墨区人社局通过进社区、入企业、搞宣讲等多种形式,上门做好人社惠企政策解读和辅导,让服务对象少跑腿、少操心。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精准服务和业务优化,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诠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刘耀泽 江响世 文/图)

责任编辑:刘丽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