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安排不少于6课时的专门课时,青岛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存教育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4日讯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生存教育是最基础的兜底教育。生存教育的忽视和体系的缺失,导致中小学生(学前儿童)生存意识淡薄和生存技能欠缺。为提升全市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技能,近日,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生存教育指导意见》,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系统开展生存教育。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的学校生存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生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

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相关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传授生存知识,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帮助学生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

生存教育以人为本,身心兼顾。突出学生是生存教育的主体,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开展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树立观念。既注重学生生存技能的锻炼,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部纳入生存教育体系。

生存教育因地制宜,分层实施。体现区域、学段和学校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分学段、分主题开展与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生存教育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生存教育还将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生存教育合力。整合管理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活动资源、环境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既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又优势互补、互为延伸,共同为开展生存教育提供保障。

我市还将开发生存教育课程。以中小学(幼儿园)生存教育技能标准体系为基础,从生存意识、理论知识、技能学习等维度,以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人防安全等内容为重点,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发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中小学(幼儿园)生存教育地方课程,系统传授生存知识技能。鼓励各区市、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发生存教育校本课程。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安排不少于6课时的专门课时开展生存教育。实施生存教育学科渗透行动,加强生存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融合,引导教师挖掘本学科与生存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内容。丰富生存教育活动方式,开展好学生应急体验,举办生存技能大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生存教育内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