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勾连城市记忆,致敬工业荣光!这位雕塑家给青岛“纺织大嫚儿”塑像

2019年春天,雕塑家贾真耀把工作室搬到了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作品都是大件,有的需要专业运输,搬运成本不低,贾真耀却不在乎,他将此次搬迁称为“落叶归根”,人生甲子年回到出生地,是其艺术年份里的重要一笔。随后他创作了大量纺织题材作品,雕刻石头的同时,也在雕刻城市记忆与生命历程。

贾真耀手捧陶瓷版“纺织大嫚儿”。

在“纺织谷”找到艺术皈依

自从搬到纺织谷,“八厂老贾”的名号重新在艺术圈叫起来。“又叫回去了,越活越小了,这是一种回归,搞艺术本身就是回归,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童年。”贾真耀为此感概万千。

纺织谷原为国棉五厂旧址,曾经的国棉八厂则是贾真耀的出生地——1953年,他的父亲从郑州纺校毕业到八厂做技术员,在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休。1956年,他的母亲凭招工也进入了八厂,1979年提前退休,他顶替就业,干过换纬工和排纱工。1986年,因热爱美术离开青岛北上投师学艺,最终成了一名雕塑家。

“那些年,父母工作三班倒,我们全家住在八厂宿舍。”国棉八厂离国棉五厂三里路,贾真耀经常挨个纺织厂溜达,结交了一大批纺织子弟。因工作繁重,母亲总是非常疲惫,教育孩子的耐心几乎为零,童幼顽劣的贾真耀没少挨打。“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母亲下班回来时,偷偷翻出她的铝制大饭盒,里面肯定有从食堂带回来的包子。国棉厂的伙食很好,大厨都不一般,大葱拌猪肺特别地道……”

离开纺织厂沧口地界,贾真耀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城市,早年的生活经验却烙印在他的皮相里、骨子里、血液里,性格里,时间越久越清晰。“纺织厂出身的孩子都有纺织情结,把工作室搬到纺织谷以后,我创作了很多与纺织有关的作品,与其说在复位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不如说在找回自己的童年。”

纺织谷占地约14万平方米,拥有大量的包豪斯工业建筑,上世纪初的老水塔、老井、老防火门等等在改造中保留下来的老物件,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城市发展史。贾真耀的几件户外雕塑作品穿插在园区,站C位的便是五米见高的“纺织大嫚儿”。这件作品为玻璃钢材质,贾真耀抓取纺织女工的生产线操作瞬间,以概括凝练的手法定格了几代人的汗水与青春,具备一种跨越时空的意义。

冷幽默意味的大搪瓷茶缸是另外一件户外雕塑作品,其高达两米三,上有“战高温纪念”字样。“搪瓷茶缸是当年的车间标配,夏天太热了,车间里根本呆不住人,女工们仍然坚守着生产线,食堂会煮绿豆汤或红枣水,休息的时候,她们一人端着一个大茶缸子,现在回忆起来仍能感受到那种场面的火热。”

“纺织大嫚儿”引无数共鸣

“纺织大嫚儿”虽然面目模糊,无个性指征,却代表着某种乡愁的复位,激活了集体记忆的密码,成为纺织谷艺术游的打卡地标,其粉丝年龄跨度足有半个世纪那么长。为满足人们睹物思怀的需求,贾真耀特意去景德镇烧制了一批陶瓷“纺织大嫚儿”,同比例缩小至50厘米高,工装上写有“青岛纺织”或“国棉五厂”等字样,温润而安静,沉默仍有回响。


陶瓷版“纺织大嫚儿”

岛城青年诗人桂鱼特意收藏了一件“纺织大嫚儿”。其母曾在国棉六厂做了二十年纺织女工,身为纺织厂子弟,桂鱼对这件作品的喜爱自不必言。“她所勾连的记忆,关乎一个家庭、一片社区、一座工厂和无数纷繁芜杂的如烟往事。她微微垂首,全神贯注的姿势,将我们一家人再度带回到织机轰隆作响的岁月中。”桂鱼的说法具有青岛纺织子弟的共性,在他们的心目中,“纺织厂”三个字,无疑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怀恋。而“纺织女工”这个称呼,则更多地连系着人间烟火和世情冷暖。

前往贾真耀工作室拜访的人都说,那就像一次微观的艺术之旅。随处可见雕塑的完成品和半成品,加之书籍和工具材料,把整个空间占据得满满当当。戏谑的批判的感念的即兴的,种种观念汇聚于一室,便是贾真耀的不拘一格。除了喝茶谈艺,他还顺手写画,更弹一手好吉他。天气好的时候,他在工作室门口摆摊卖自己的二手书,或做个行为艺术,很有专业态度。

“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提供审美上的愉悦,还要有社会立场,立场才是创作者本人的东西,是创作者呈现给这个世界的善意。如果只一味地重复,或者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放大自己的小情小调,那等于浪费生命。”因为思想跑得比语言快,激动起来的贾真耀难免结结巴巴。

义务导游宣讲“母亲工业”

“纺织谷”内设九个专题馆,从历史、纤维科技、消防、蒸汽、空调、布艺工坊等不同侧面展示纺织文化。室外串接水塔、老井、制冷站、铁路专线桥等多处工业遗址,完整展现纺织工业生产体系,是中国纺织“上青天”文化传播基地。

贾真耀就像纺织谷的活地图,每有艺术爱好者慕名拜访,他都会抽时间义务导游一番,带领大家参观各种艺术工作室,去“胶澳咖啡”体验时尚文化,再去纺织博物馆感受年代感和历史脉络。“当年岛城有三十万女工从事纺织业,这是青岛的‘母亲工业’,鼎盛时期经济总量占青岛全部产能的75%以上。”贾真耀认为,纺织谷是承接青岛纺织转型升级的全新载体,接下来他想联动策展人、文史学者一起策划纺织文化传承活动,凸显现代感与年代感的结合。

“好作品是一份匠人良心。”在当代艺术圈,贾真耀作品风格自成,近十年一直在用现代手法做传统题目,秉持东方哲学,走简约风格,减少人为处理,让雕塑成为雕塑本身。而这其中,关于书法、武术、戏曲等元素的吸纳,关于空间准确度、分量和气量感等等的拿捏,都来自他的实践出真知。有评论家认为贾真耀贯通了古代、现代、后现代以及当代的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也拉扯出东西方两个迥然不同的传统脉络,是一个真正接地气的艺术家。贾真耀则轻易不以艺术家自居,自诩手艺人。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单纯得像个傻子。”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份艺术洁癖,贾真耀六十岁回归出生地,寻找一份童真的单纯,从内心到外在,他的艺术生命又获得了新能量。(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王占筠)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