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快评 | 优化营商环境的“四个标志”

对于一座有雄心的城市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能少。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现“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让更多的企业家走进青岛、投资青岛、圆梦青岛。

聚焦办事方便,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企业热情服务、主动服务。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青岛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积极探索领先性政策,持续推出含金量足、精简务实的改革举措。青岛市民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为企业群众提供401项智能审批的自助办理服务;面向纳税人、缴费人推出18条举措,切实提升纳税缴费便利化水平……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青岛位居第11位,较上年提升8个位次。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了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聚焦法治公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充分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核心、不同部门法的相关规定为补充、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性立法为枝干的制度体系。还要不断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优化法律制度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将法律对营商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实处。近日,青岛出台“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市系列规划文件,大力营造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成本竞争力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今年以来,青岛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为企业降低成本。比如,审批提速,项目平均提前两到三个月开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与“工赋青岛”平台“打通”,政企数据融合,对平台入驻企业精准画像,并提供信贷服务和信用服务,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青岛自贸片区发起成立跨境易货贸易联盟,启动跨境易货贸易平台,帮企业拓展营销渠道,降低了采购成本。今后,还要继续进行集成改革,系统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聚焦宜居宜业,完善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与人民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一直以来,青岛努力在城市品质上求突破,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精细化管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拆违治乱、市容环境和山头公园整治、打通断头路等方面连出重拳。近日,青岛入围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层层发动,人人参与,一起动手,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这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任重而道远。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实现城市硬环境越来越好、软环境越来越优,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王学义)

青岛日报2021年10月19日2版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