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带人还是人带剧?演员与“剧场”联姻,谁的赢面更大?

恋恋剧场收官不久、迷雾剧场高调回归。随着视频平台布局自制剧、定制剧,为满足圈层受众需求,剧场成为垂类剧种大本营。

严格来说,第一梯队视频平台的剧场运营起始时间应以2018年爱奇艺推出“爱青春剧场”和“奇悬疑剧场”为准。之后优酷、芒果TV入局,一边抬高甜宠、悬疑两大剧场赛道的天花板并以类型多元的短剧拓宽剧场边界,一边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同题竞争导致的同质化。

不过,视频平台剧场虽运营短短三年,而且又扛着争夺受众的KPI,但确实交出过叫好叫座的成绩单,甚至不乏出圈作品。剧场蓝海正变红海,伴随而来的,是重点项目制作成本的加码、幕后主创的阵容升级和台前演员的咖位提升。

当今年秀综和耽改剧接连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生产爆款的种子选手,剧场似乎变成下一台“造星”机器,毕竟《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司藤》接连见证了演员因剧爆红的景象。

影视作品与演员相互成就,令人向往。然而越来越多的各类演员下注押宝,加速发展的剧场真的是改命“筹码”吗?演员与剧场牵手,如何实现双赢?各类剧场迭代,选角思路又有何变化?

剧场,新的造星机器?

以类型化、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宗旨,视频平台基于受众画像选择了最契合网生代审美的甜宠、悬疑两大赛道设立相应剧场,且在深耕过程中通过累积的经验教训不断进化,终于在去年释放巨大能量。打造了多部爆款剧,还顺带让剧中演员火出圈。

悬疑剧《隐秘的角落》让饰演斯文败类张东升的秦昊段位进阶、各路资源量变质变,让饰演父亲朱永平的张颂文提高大众认知度、跻身今年北影节评委席,让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三个小演员迅速拿到金字塔上升通道的资格证。《沉默的真相》则让白宇证明了流量流逝转化为演技精进的蜕变,《在劫难逃》令鹿晗借反派实现颠覆、扭转风评。

以剧场搭建的悬疑剧为舞台,中生代翻红、小透明一夜成名、流量艺人摆脱偏见,不同层级的演员都跳出了原有桎梏,迎来事业第二春。但,并非依托剧场,演员就一定能获益。

剧集题材红利是基础,借助角色特质为自己加成,才是关键。纵观那些被剧带飞的演员,演绎的无不是包含记忆点的复杂个体——或游走边缘、或投射脆弱,要么跟主流审美方向相悖,要么能将主流审美接地气发挥。

反观甜宠类剧场,其以爱情为核心,能裂变出竞技、校园、职场、古装等多个分支,题材辐射维度更广,可惜并没有大幅提高造星概率,主因在于同质化引起的内容套路怪圈、受众审美疲劳和注意力被分流。

与向各年龄段演员开放的悬疑类剧场相比,甜宠类剧场的造星还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剧种年轻化的基因限制了演员的可选择范围,基于匹配度,青年演员往往是首选。

没有中生代实力派或戏骨分食甜宠蛋糕,不意味竞争压力就小。相反,当流量艺人、知名度参差的年轻演员、甚至跨界爱豆都聚在一起时,火药味更浓——因为Ta们“取悦”的受众重合度较高,想脱颖而出需依靠好剧和讨喜角色做跳板。

无论是优酷去年上线并延续至今的“宠爱剧场”还是爱奇艺今年根据“爱青春剧场”升级的“恋恋剧场”,都为佐证。张新成去年凭《冰糖炖雪梨》小爆,今年又因《变成你的那一天》小爆,都是题材和角色双重加持的结果。当然,还离不开他驾驭甜宠剧绰绰有余的演技。此外,《一生一世》的任嘉伦,《司藤》的景甜、张彬彬,也是得益于此而火出圈的例子。

而甜宠类剧场播出的一些反响不及预期的剧,比如《你好火焰蓝》即便有新晋流量龚俊担纲男一,《月光变奏曲》纵然有流量花生虞书欣、丁禹兮,亦难弥补套路短板。足见甜宠类剧场对演员赋能的大小,与作品质量正相关。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与悬疑类剧场“造星”打破年龄、性别壁垒不同,甜宠类剧场有诸多条框。男演员显然比女演员更容易吃到红利,这与女性受众主导的“赏色时代”有关。至于能被剧带火的女演员,除非是角色的内外在均高度契合女性的自主意识,且真正切中high点、能替女性发声——比如《司藤》里女主的“女王”设定,否则较难获益。

女演员在剧场的出圈瓶颈不止在甜宠类剧集,还向现实主义题材蔓延。譬如芒果季风剧场的女性群像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虽然取得不俗口碑和热度,尽管有网台联动的播出优势,即便女主很励志能引发女性受众共情,但由于题材缺乏新鲜度和创作者没有完全跳出男性视角的叙事方式,以至于扮演者周雨彤只是刷了存在感,距离“红”出圈还有段路。

所以,如果盖棺定论说剧场是新的造星机器,未免片面。既然无法百分百保证出演剧场剧目能飞升,为何四面八方的演员还要一头扎进去呢?

演员+剧场,必定双赢?

个体想要在时代洪流掀起水花,需要精准把脉身处的宏观环境,即:要能前瞻并踩中时代浪潮。就影视行业发展现状而言,视频平台的一些垂类剧场的确值得演员放手一搏。这不只是剧场吸引演员那么简单,往更深一层说,是——演员与剧场都想双赢。其底层逻辑为:剧带人还是人带剧。

流量艺人演悬疑剧为了转型或加持口碑,实力派和小透明演悬疑剧为了借助视频平台的优质资源破局,要么满足表演追求并赢得更多选择权、要么希望缩短时间闯入主流视野。显而易见,这是“剧带人”。

而各类演员各司其职,在不同维度为剧场赋能,即为“人带剧”。实力派作为硬核担当,给类型剧品质保驾护航,扛起出海重担,为剧场打响品牌出力。比如,第一季迷雾剧场海外播出效果理想,《隐秘的角落》已谈妥美剧及日语电影授权,《在劫难逃》的美剧授权也正商谈细节。

流量艺人则负责拓宽类型剧的受众范围、帮助视频平台巩固和挖掘会员业务、增加营销噱头,为剧场厂牌引流并利于项目招商。尤其悬疑类剧场主打短剧,演员片酬和成本控制不再互为掣肘,提高了剧作性价比。新面孔加盟剧场,则会带来新鲜感官,预埋惊喜“彩蛋”。

演员为破局,视频平台为夯实剧场护城河,双方联手、各取所需。

但凡事一体两面。无论剧带人、人带剧,都暗藏隐患。前者如流量艺人的演技因在悬疑剧中被同框的实力派碾压被吐槽,从而触碰“清朗行动”红线引发舆论战,便可能自我反噬和伤及剧场品牌。后者如由古偶丑男引发的年轻演员降级选角审美,实力派集结也难弥补剧集表达与受众审美的裂缝。

因此,演员和视频平台站在自身立场用何种标尺衡量预期利益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合作共赢的概率。

剧场迭代,重塑选角标准?

演员选剧场,剧场也挑演员。不同影视作品的选角,遵循的主次标准有别。相较单个作品的随机性,逐渐形成规模化的剧场,却显露出较为清晰的选角脉络。而这,正与视频平台几大剧场的迭代进程紧密关联。

若以爱奇艺悬疑类剧场的进化作为观察窗口,可窥见一二。2018年推出的奇悬疑剧场,上线了《悍城》《原生之罪》两部剧,主演分别为:李光洁、袁文康,尹正、翟天临。演员与角色和剧种的契合度为选角的主要标准。

到了去年升级的迷雾剧场(第一季),除了契合度和演技,还开始重点考量演员的知名度,比如出现了廖凡、王千源、王景春三位国际影帝,同时把演员的人气纳入选角标准,不过比重很小。在25位剧场演员中,只有白宇、鹿晗有流量标签,且为二番,透露出实力派+流量组合的雏形。

再到今年刚回归的迷雾剧场(第二季),在延续上述选角标准外,加大了演员人气的权重。赵丽颖、陈飞宇、范丞丞出现在待播剧演员表,前者甚至打破了实力派+流量组合的主次顺序,担纲一番。

不难理解,演员商业价值等加分项能提高剧场的造血功能。Ta们既是视频平台剧场运营的新财富密码,又是剧场为保证持续输出高品质内容需要注入的新血。

从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演技,到知名度再到人气,不断叠加的选角标准,折射出悬疑类剧场由“硬核”到“软硬兼具”的迭代思路。

甚至,为顺应分众化市场需求打造更多元的圈层精品,迷雾剧场大胆启用高人气年轻演员担任男女主角,再度重塑选角标准。在拍的《仿生人间》,就由宋威龙、文淇主演。

越来越多知名演员和流量艺人的加入,从侧面释放出视频平台剧场内卷化的信号,但这确实是破局利器。

在今年上线的芒果季风剧场同样有所体现。播出的《猎狼者》《谎言真探》《我在他乡挺好的》《天目危机》《婆婆的镯子》《第十二秒》6部剧,有过半都祭出了如秦昊、余男、万茜等“王炸”演员阵容。年底压轴的待播剧《沉睡花园》,则有龚俊挑大梁。

如果说悬疑类剧场因侧重短剧,体量小巧可容纳各种排列组合的演员阵容。那么汇集多种体量且年轻向的甜宠类剧场,选角则相对固化,演员的粉丝基础是考量要素。

恋恋剧场、宠爱剧场,践行不同于迷雾剧场的另一套选角策略:基于演员与角色适配度,小而美和头部高配并行,而且后者比重逐渐提高。流量艺人成为甜宠类剧场常客,这也是同类剧场内卷的产物。毕竟流量+IP+大制作曾造爆款。

从恋恋剧场、宠爱剧场的已播剧和储备项目可窥见端倪。《世界微尘里》《我的巴比伦恋人》和《一生一世》《司藤》《安乐传》《与君初相识》《沉香如屑》等,不一而足。

演员与影视作品相互成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拥有档期排播连续、宣发资源整合、优秀人才联手三大优势的剧场,在一定程度上将变数降低,成为演员和平台进阶的最佳助攻。

步入正轨的剧场热度愈发高企,反而更需要冷思考。演员与剧场双选,不应只立足自身利益,而应把发挥聚合效应促进影视行业茁壮成长奉为圭臬。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