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云”集,第二届中国海大-雪城大学“公共事务治理工作坊”在青举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日讯   10月3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美国雪城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公共事务治理工作坊”在青岛举行。此次工作坊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雪城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Maxwell School of Syracuse University)、山东省与美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工作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雪城大学、纽约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教授致辞。他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国际化战略,高度肯定了中美学者共同探讨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重要意义。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教授回顾了两院开展合作的历程,她希望以本届工作坊为契机,把两院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雪城大学公共事务研究项目主任Tina Nabatchi教授回顾了2019年到海大参加第一届工作坊的难忘经历,她希望双方精诚合作,共同提升工作坊的学术影响。开幕式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凯教授主持。

工作坊第一板块由郭培清教授主持。雪城大学Rebecca Schewe教授以纽约州为例,研究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并分析了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对水质的影响。雪城大学Josh Cousins以能源政治转型为主题,分析了低碳发展中可再生能源的地域需求及其空间分配。雪城大学Tina Nabatchi教授分析了俄勒冈州渔业保护机构与社会组织协作进行生态修复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工作坊第二板块由国晓光副教授主持。纽约大学Dan Guttman教授基于比较视角,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方面参与全球治理的特点。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刘世玉在认知维度上,基于公众和专家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认知差异,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解释框架。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毛庆铎以中国城市环境质量排名为例,研究了环境绩效评估的作用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岳桓陛副教授研究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的健康收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未来展望与建议。

工作坊第三板块由周兵兵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助理教授赵屿佳研究了政府与市场博弈关系如何影响了典型国家跨境数据流动的政策差异。中国海洋大学宋宁而副教授基于对日本北极政策的研究,分析了东北亚国家北极合作的内在困境。中国海洋大学杨振姣教授基于全球治理赤字视角,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绿色发展困境与中国应对策略。中国海洋大学董利民博士研究了90年代以来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工作坊第四板块由董利民博士主持。青岛科技大学赵洪娟教授基于对中国案例的深度分析,认为海洋文化遗产的修复、利用与保护刻不容缓。中国海洋大学李睿倩副教授提出了“海岸带韧性”的新命题,分析了海岸带韧性的基本内涵、评价方法、提升策略等。中国海洋大学周兵兵副教授以集体行动理论为视角,研究了中国城市化相关的耕地流失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程豪杰基于政府绩效感知的中介作用,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和环境风险感知促进环保行动的机理。

孙凯对工作坊进行总结,他肯定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对于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意义,对老师们进行全英文发表和演讲能力提出期待。同时,他期望积极推动学生们参加英文学术活动,共同推动学院的国际化工作。(通讯员 曲雅倩 国晓光 郭宏芹 袁怡斐)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