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3日讯 剪纸成鱼,活泼灵动的金鱼在非遗剪纸传承人指尖“游动”;一团泥巴,摆弄摆弄,经过行家之手,很快呈现杯形……也许,区街一场寻常沙龙活动,比之规模大、有声势的文化活动,因更“平易近人”容易“触摸”,从而更容易让市民感受到非遗之美、手工之魅——这是记者现场采访青岛·李沧茶文化旅游节一场沙龙活动的真实感受。
虽然见多了剪纸手艺,但昨天在这场沙龙活动现场,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文玲手还是惊艳了围观者。只见一把小剪刀在她手里对纸上下游动一番,简单几下,一条条“金鱼”便在手里活脱起来,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非遗剪纸的最高境界就是脱稿剪”,正说着,李文玲又剪出个具有吉祥寓意的“仙桃”来,活动现场,金鱼、葫芦、仙桃等各式图样的剪纸在李文玲手中生动起来。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据了解,2008年,李文玲曾专为环球宣传奥运推介青岛活动献礼制作了一幅巨型剪纸作品《奥运之路》,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和著名体育明星在其中均有展现。整幅作品长21米,宽1.06米,历时一年完成,现被青岛奥帆博物馆收藏。
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文玲希望能借助沙龙这样易参与的活动,让更多好作品得以充分展示,也让更多市民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据了解,这场沙龙活动正是以“遇见非遗 茶陶有约”为主题,将茶文化、陶艺与非遗文化相结合,通过交流研讨、非遗展示、陶艺体验等方式近距离感受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来做个杯子,先揉搓成一个泥团,左手托住,右手在中间按压”, 活动现场,陶艺专家胡孝鹏现场教授制陶技艺。他说,陶艺是泥土的艺术,更是匠人的智慧。光是塑形的方法就有数十种,在作品上用绘画或雕刻的方式进行装饰,表现形式就更多了。烧制后作品出现裂纹或垮塌,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制陶过程中,胡孝鹏带着现场观众一起先从简单的捏形开始,在不同人手中,手法不同捏出的形状也不同,“底部不能太薄”“边缘要抹平,否则后面晒干的过程中容易裂开” 胡孝鹏一边教大家制作,一边普及陶艺知识,“陶艺是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可以启迪人们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胡孝鹏说。
“够级、剪纸、美食等都算是李沧街区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以让街区市民易于参与的沙龙的形式举办,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手艺乐趣,很受市民欢迎。”李沧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张吉余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