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身房跑路、预付费卡退费难打出“组合拳”——
“体育法庭”解决市民健身后顾之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困扰市民小杨的一块“心病”,不久前总算遇到了“良医”。他在一家连锁健身机构办理会员卡后遭遇商家跑路,与对方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最终通过青岛市体育巡回法庭的调解得以圆满解决。“一家俱乐部免费接手了我卡里剩余的时间和课程,现在已经开始正常健身了。”小杨告诉记者。
小杨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的热情与日俱增,体育纠纷也随之增加。尤其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体育消费预付卡退费、健身房跑路等问题时有发生,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在2021年青岛市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中,“预付消费卡监管”被排在消费市场领域的首位。青岛市体育局针对类似现象,积极协商李沧区政法委、李沧区人民法院,谋划试点成立体育法庭,进一步发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有效简化体育纠纷维权程序、缩短维权时限、降低维权成本,打通体育市场消费维权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体育巡回法庭在李村法庭“落户”,该法庭由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法官负责,专门调解、审理体育消费领域纠纷案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开设“绿色服务通道”。小杨的案子,正是该法庭创办后解决的第一个案例,他所投诉的这家俱乐部在全市的多家门店面临停业,却拒不退还会员卡中剩余费用,牵扯的会员人数超过3000人。接到该案件后,体育巡回法庭连续组织数次庭审调解,最终,青岛体育产业诚信联盟旗下一家健身俱乐部免费接手了小杨等3位消费者的所有健身课程,同时承诺将妥善处理其他会员的后续健身问题。本案当事人庭外和解,当庭撤诉结案。
“体育巡回法庭的成立在国内尚属首创,是我们整治预付费卡退费难、健身机构跑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有力一招。”市体育局副局长谭鹏说,“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青岛市体育产业诚信联盟,首批共有147家企业、200多家门店加入,他们将配合解决案件判决后的一些后续问题,譬如免费安排就近健身、接手剩余课程等。”
截至目前,体育巡回法庭已受理体育消费案件5件,其中调解撤诉3件、审理2件,诉前调解工作室受理涉体育消费案件24件,调解成功23件,1件转立案。
谭鹏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体育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健全由行业主管和金融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预付费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设立体育健身经营单位失信曝光台、星级光荣榜等评定制度,作为市民选择健身机构的参考依据。通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多措并举,不断营造让青岛市民放心消费的体育市场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羽)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