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4日讯 虚假宣传、小病大治、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问题,威胁着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有效整治不正之风,今年以来,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开展了整治虚假宣传、小病大治、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问题专项行动,通过多轮专项联合和督导检查,查出了青岛市南曙光医院、青岛京北医院、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9家问题单位,进行了依法依规处理,并通报相关区市卫生健康部门,举一反三,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和依法执业整治。
8家医疗机构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打击虚假宣传问题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头戏”。在进行督导检查时发现8家医疗机构存在虚假宣传问题,突出问题主要有:医疗机构内外墙体及标识名称与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名称不一致;发布的医疗广告内容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一致;乱挂“中心”、“研究院”等名称的牌匾;机构内张贴外聘专家宣传介绍材料,经审查相关专家未办理会诊或者多点执业手续等。
13家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治问题
小病大治不仅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此次督导检查发现13家医疗机构存在大病小治问题,突出问题主要有:开具药品缺少适应症或诊断支持;部分治疗项目必要性不强或频次过高;检查项目、耗材重复收费;部分抗生素使用指征不明确,或使用时间过长,部分药物联用不合理。
2家医疗机构存在捆绑推销药品耗材问题
2家医疗机构存在捆绑推销药品耗材问题。主要表现在:收费项目中多个套餐无对应诊疗科目、无收费明细和价格公示,也未在患者病历中记录;医疗机构内摆放普通食品及非本医疗机构服务项目的检测试剂盒和宣传材料等。
11家医疗机构存在其他问题
督导检查中还发现11家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存在其他问题,主要有超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使用未取得药学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病历或处方书写不规范、缺少签字或代签字,知情告知书代签字无授权委托;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的人员开具检查项目;个别医疗机构病历记录与患者实际在床情况不吻合;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达不到相应级别设置标准等。
对于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的医疗机构,青岛市卫生健康部门均给予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记分,立案处罚3件,并对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对存在虚假宣传的医疗机构责令现场拆除虚假宣传内容,重新制作规范牌匾或机构标识。问题单位已通报所属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督导检查发现存在相关问题的单位名单
青岛市南曙光医院
青岛莲菊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市南中医医院
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岛京北医院
青岛市北海博医院
青岛济慈脑血管病医院
市北百姓中医医院
青岛慈诚中医医院有限公司李沧慈诚中医医院
青岛李沧海山医院
青岛崂山明岐中医医院
青岛明德康健中医医院
青岛康贝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慧竹为民医院
青岛新圣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流亭街道双元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即墨建旭医院
青岛京源信达中医医院
胶州现代医院
胶州少海医院
青岛莱西昌阳医院
莱西城关医院
(老年生活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镜)
责任编辑:尚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