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本之名,再启青沪之约!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今在青岛和上海举行

今天,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在青岛和上海举行——

以资本之名,再启青沪之约

春天,是从冬天开始的。事争一流,更要谋定快动。

1月18日,作为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重要成果,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花开青沪两地。国家战略的加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优质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合力,让青岛不断解开城市之间吸引力的方程。以专业实训为桥梁,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青岛与上海,从一次的约定到无数次的启程,两座城市之间的红线愈发坚韧。

产业之变,时代之潮,无不关乎资本之力。肩负与生俱来的开放使命,青岛和上海的成长因资本而充满动感和魅力。全球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纵深改革、金融巨头秣马厉兵,在国内外发展形势迎来巨变的当下,资本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凝聚着发展的底气和信心,牵动着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实训干部们通过近百日的历练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想要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必须紧紧把握资本赋能这一重要抓手,焕活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引擎。

一座城市与谁同行,勾勒着其未来发展的坐标。同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上的青岛与上海,正在携手探索中国城市的资本创变之路。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上,30余名世界500强及头部企业家、国内资本领域权威专家、商协会负责人共赴青沪之约,聚焦青沪资本赋能高效实践,融入大局找定位、辨方向,深入细节强监管、求实效,探索“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资本之道。

集聚资本活水,激荡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青岛与上海,期冀以这场盛会,共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争先进位,以资本赋能创造新优势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真正开启了青岛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全球资源配置之路。

站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的广场上,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天际线:总部经济云集的5A甲级写字楼勾勒出轮廓,作为“上合”世界会客厅和国际顶尖赛事举办地的奥帆中心挥洒着流云般的写意,青岛的每一次“进阶”,都在这里留下了最生动的风景。

浦江之滨,这道风景在陆家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也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建设绿色金融枢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放在重要位置。

“青岛企业上市情况如何?”十多天前,陆家嘴金融城上海中心大厦,在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安联保险集团,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上,“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板块在资本市场加速扩容,全年新增15家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年之最,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72家,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总数均居山东首位。资本市场的“青岛现象”将不断持续,到“十四五”末,青岛将力争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越来越多像安联这样的头部企业,渴望与青岛企业拓展合作,来青发展的意愿愈发强烈。

在时间与空间的起承转合中,新发展阶段的城市竞争赛道正悄然改变: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城市功能,最终都要借助于资源配置能力来实现。而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资本不能缺席。

让聪明的资本去追逐好的企业,进而服务于提升产业链韧性、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开放纵深和民生保障,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要做的,就是通过论坛的举办,实现资本合作、项目合作、智力合作和资源链接,搭建起“上海智慧”持续引入青岛的平台,服务青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

此次论坛的举办,尤其侧重于发挥基金投资的聚合效应。作为一种活跃的资本形式和市场化的投资手段,基金在促进龙头项目落地、培育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驱动科技创新、促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和防控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孵化、引导、带动作用和倍增效应,成为各地政府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器。上海在基金投资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领先优势,在青岛培植这些鲜活经验,而非简单的资金腾挪转移,将有力推动青岛在更高水平上“搞活一座城”。

善作善成,撬动关键的人和关键要素

城市每一帧的高光时刻,人都是最生动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都说“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干事创业,既要撬动自己的人,更要撬动掌握着关键要素的人,进而才能实现关键要素的双向赋能。2021年1月8日,青沪企业家联谊会正式成立,自此,青岛与上海之间,产业、资本、技术和资源等领域的流动,持续展现蓬勃的生命力。

推进“双城联动”,深化合作共赢,是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出发前领到的任务。今天,他们以2022年青岛第一场高规格企业家会议作答: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云杰欣然应约,领衔青沪两地知名企业家参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道洪,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等重量级新朋友加入青岛“朋友圈”;具有样本示范意义的青沪基金类合作项目将现场签约,单个项目最高签约额将高达百亿元……

为更好地实现两地关键要素的对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特别邀请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金家岭金融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等国家级功能区参会,让上海企业家直观感受青岛火热的发展劲头。

以论坛为契机带来的务实交流,更加令人欣喜。自实训队发出邀请函,就不断有上海企业家向实训队“点名”要与青岛企业对接。而得知这些沪上知名企业家、专家、商协会负责人即将参会,多家青岛企业发起“抢人”争夺,希望邀请企业家上门洽谈。虽然因为疫情上海嘉宾暂时不能成行,但青沪企业和智库之间的关联已经环环相扣,这种发自内心共谋事业与未来的炽热情谊,足以冲淡冬日的寒冷。

借由论坛,青岛将向上海企业家发出“城市合伙人”的郑重邀约。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家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把青岛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热土,是青岛的郑重承诺。无论是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还是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企业家对青岛的深耕。

立足于巩固拓展赴上海专业实训成效,服务青岛“双招双引”,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成立一周年的节点,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创造性开展青沪企业家双向互动活动,将有效推进青沪两地企业家在务实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交流。企业家们对实训干部的信任、肯定和褒奖,逐渐上升为对青岛的信任、合作的期待。从“屏对屏”到“面对面”,只需时日。

脱虚向实,聚焦中心战略定向突破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通过一次次调研让头脑和脚步同时体悟过上海的发展,如果没有干部风采集中展示的“输出”大力宣传青岛的城市文化、政策规则、管理方法、营商环境等优势长处,就不会有这场高度精准聚焦、现实意义长远的论坛呈现。

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强一线城市,上海资本市场要素齐备,资金总量长期领跑,而资金总量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聚焦城市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借力资本市场放大资金效益,规避投资风险,是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自抵沪以来就着手研究的课题。

长宁区幸福路137号,坐落着上海国资运营“三驾马车”之一的上海国盛。上海国盛党委委员、副总裁哈尔曼领衔前端业务负责人,与实训干部们围绕国有资本运营、重大产业投资、基金战略配置等深入畅谈两个多小时。同样的场景,在上海国际、上海国投、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国资研究院等多次重现,真诚交流的氛围,让参与的实训干部深受触动。

国企改革发展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在管资本为主的新一轮国资改革背景下,投资的基金化成为国有资本的重要发展趋势。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积极推动青沪国资平台联动协同发展,组织来自饮料集团、城发集团、华通集团、青岛银行、海发集团、水务集团、海高集团等的实训干部深入对接上海国企,了解其在上海改革开放发展、“五个中心”建设、三大任务推进中立柱架梁、市场引领、领航发展的具体“打法”,为青岛国资国企,尤其是为我市投资运营“两类”试点公司在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股权管理、资产管理、法人治理等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突出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一批合作成果相继落地,陆家嘴国际信托与青岛银行的合作是一个亮点。通过在企业挂职的实训干部大量工作的开展,双方确定了围绕账户结算、同业存放、产品代销、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家族信托、授信等进行全面战略合作,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黎作强对青岛实训干部高度评价。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精准浇灌“科创之花”,是资本赋能经济发展的新使命。助力打好“四新”经济崛起硬仗,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促成西海岸新区与交银国际上海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青岛科创专项基金项目合作意向,将于近期落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与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项目,已确定合作规模。

在实训干部的积极助力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金融机构与青岛的合作不断拓展。东方证券、联储证券、东海证券等券商通过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与青岛深度携手,实训干部助力东海证券与崂山平台公司和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促成青岛全球财富中心10亿元定向债成功发行,发行利率创历史新低,为平台公司节约了融资成本,实现了青沪双赢。

无论在青岛会场还是上海会场,到场的每一位嘉宾,都是青沪间精准合作的桥梁。青沪资本市场合作脱虚向实,效率不断提升。

勇当龙头,提升投资首位度和影响力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迈向3.0版,而青岛拥有全国唯一的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面临对外开放、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等命题,青岛该怎么出牌,怎么应对?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进博会开幕之际,青岛市金融贸易航运暨上合示范区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及金融贸易航运代表企业负责人相聚黄浦江畔,与青岛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11月18日,2021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上海分会场邀请上海知名企业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青沪合作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

2022年1月18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在青岛和上海两地举行,促进青沪两个重要节点城市互动交流,吸引高质量资本打造经济发展的最优生态。

不足百日,三个重要节点,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作为承办和协办方,一步一个脚印深入践行“实训上海,服务青岛”。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在实干中提升转变。81名专业实训干部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经济的能力得到了一次次检验,真正发挥了专业实训的作用,在最广泛的基础上,与上海企业和企业家建立起可持续的紧密关联。”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说。

站在未来看现在,放眼全球看青岛。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一南一北两座城市携手资本之路,对于青岛提升投资首位度和城市影响力,尤其是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支持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化,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等都将产生强有力地带动。而围绕国际金融中心打造,青岛也将高标准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企业放下顾虑撸起袖子放手干。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为契机,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期待这场盛会,为青岛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递出青岛在资本市场乘风破浪勇往前行的崭新名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马晓婷)

以共赢为帆,溢出效应显现

——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全方位推进青沪合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100天,能给一支队伍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随着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的到来,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切面,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每一名实训干部的画像越来越饱满清晰。

2021年10月17日,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自胶东国际机场启程赴上海。每天,有40多个架次的班机往返于青沪两地,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当日的3个首飞航班中,就有青岛至上海航班,青沪之间的人员经贸往来密度可见一斑。

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

通过专业实训,进一步深化与上海的企业、项目、资本、智力的紧密链接和区域协同,不仅对于青岛和上海,对于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都市群而言也意义重大。只有这样,双循环格局的节点意义才能真正体现。专业实训,正在成为青沪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中间有影响力的品牌,青沪之间携手共赢的蓝图愿景,也正以海量生动场景在细微之处创造着无限的可能,书写着区域合作的典范。

探索过世界,才深知责任与担当。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青沪双城合作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放大。

企业为主,打造优质活跃的市场体系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以资本合作为主线,以企业合作为主体,展示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务实推进青沪合作的重要特点。聚焦如何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81名实训干部全身心融入企业,拜访企业单位300余家,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服务企业发展,不断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第四届进博会,是专业实训干部服务青沪企业合作的第一次“大考”。55家企业、227名专业观众通过实训队报名参会,青岛交易团进而首次设立实训队分团。全体队员马不停蹄主动对接青岛企业参展需求,会同各区市、部门整合前后方资源,专班跟进,充分发挥“前线服务员”作用,不断提升意向达成签约率。进博会前,为让青岛企业能揣着“上海经验”赴会,临时党支部组织实训干部赴连续四届进博会合作单位东方国际集团对接;进博会上,发放中英文青岛投资推介手册,了解企业与青岛合作意愿,大众、路易达孚、达能等一批进博会参展企业和经贸促进机构展台,都留下了实训干部的身影;进博会后,“青岛产品走进上海”主题推介活动持续半个月,来自青岛52家企业的200多种“名优特”产品集中亮相,让上海企业代表和市民直观感受青岛产品、青岛制造和青岛品牌,专业实训服务企业真正诠释“进无止境”。

进博会上,实训干部靠前服务推动企业合作项目尽快落地。

“感谢实训队为云路股份网上投资者交流会提供的贴心服务,交流会虽然在上海举办,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青岛亲清的营商环境。”谈起实训干部的助力,云路股份董事长李晓雨表达了高度认可。去年11月26日,青岛“专精特新”企业云路股份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此前,来自胶州、即墨的实训干部帮助企业完成了IPO在沪路演,提前多次组织保荐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对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对股份制改造、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上市等每个环节进行桌面推演。“企业上市不仅可以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声望,更是一个企业自我升华的过程。”前后一个多月的经历,让实训干部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更加积极地帮助青岛企业增强上市信心、持之以恒规范解决各项问题。

二十余日后,在市南、市北实训干部助力下,一场青沪城市连线在上海市宝山区成功举办。宝山区是上海“南北转型”部署的重要一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北沿江通道的重要节点枢纽,致力于以科技硬实力打造核心引擎,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海尔集团五大平台之一、全球创业者加速器平台“海创汇”正式落户环上大科技园,上海传远文旅集团、青岛海韵集团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将在青岛和上海两地共建智慧文旅数字化文创科技平台。伴随合作成果落地,实训队进一步推动了青沪科创合作融入上海区域科创转型大战略,服务青沪企业共享合作机遇。

项目为先,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

青沪合作,项目是最好的载体。在干事创业的共同目标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携手共进。

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突出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每一位实训干部都是青岛在沪项目服务员。从抵沪的第一天起,很多实训干部就在为实训后青沪常态化合作做准备。

将“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实训干部走访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

“依托实训单位亿达未来和实训队,我参访了金融企业、基金管理公司、商协会、平台公司、服务业等企业20余家,与近百名企业家建立了联系,积极拓展青沪合作新渠道,把上海的优质资源导入青岛,助力青岛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实训干部周正阳充分发挥在青从事创投工作的优势,助力多支基金落户城阳区,投资方向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健康、生物医药、互联网、消费等行业。

在上海企源新联科技有限公司实训的杨健斌,促成企业与同样从事区块链核心技术应用,落户在院士港的铭数科技(青岛)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青岛建设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计划引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产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和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合作资源,通过加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将产业互联网服务做深做实,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为青沪两地区域产业振兴进行数字化赋能。

聚焦乡村振兴,来自平度农旅开发建设集团的实训干部张相华、崔磊把实训之旅作为高端农业发展的破题之旅。“平度物产丰富,农产品久负盛名,发挥国有平台公司资源整合的作用,全产业链打造高端设施农业,是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的必要途径。”张相华介绍,平度农旅开发建设集团将与上海金禾天润农业科技公司,从种苗、设施标准示范种植、冷链物流、供应链平台搭建、品牌打造等方面,全产业链推进高端设施农业发展,立足青岛,辐射山东,抢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市场。

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委员马少华介绍,通过搭平台、优服务、促合作,全面融入各类展会洽谈会,拓宽链接青沪的平台场景,截至目前,围绕现代制造、科技、金融、贸易、物流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推动达成的合作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达300多亿元,已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6个,拟促成合作意向项目27个,逐步建立起多领域对接上海资源的长效机制,高效推动了青沪合作和引进项目来青落地。

智力为基,强化要素支撑聚发展活力

建设创业城市,对青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各种资源在有限时间内高效能配置、高频次互动、高密度耦合,人才和智力支持尤为关键。推动专业资源力量成为助推青岛发展的“上海外援”,让青岛成为专业实训成果转化的“主场地”,“接外脑”与“借外力”的“双轮驱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抢抓RCEP机遇,吸引和聚集更多的航运人才集聚青岛,市北区实训干部积极链接上海海事大学和青岛市人社局,围绕共建“产教融合山东国际航交所人才培养基地”主动牵线搭桥,发挥好以航运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搭建优秀人才来青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国际人才创新生态示范区。此次意向书的签订,是推动青岛与上海海事大学校地、校企、校校联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力度的重要举措。

当前,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走访调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业技术学校、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浦东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等教育机构。上海在中高职贯通培养、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做法为实训干部们打开了工作思路。“上海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职业教育应聚焦重点产业,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园区、院校和学科专业群。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的方式建设‘企业学区’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委员高桥说。

为更好地实现异地聚才、借力发展,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团队力量,持续为青沪智谷提供支持。实训队确定了联络专员加强对接,建立起长效化沟通机制,支持青沪智谷运营团队加强对青岛政策的了解和利用,进一步发挥引智作用。

实训干部还力促上海知名高校与青岛创新合作,“同济大学—青岛莱西‘双招双引’座谈交流会”吸引企业、政府、高校三方力量共同参与,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促进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5所上海高校将建“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现青岛企业与上海高校对接联动。

协同为要,以更高视野助合作行稳致远

一个是山东半岛龙头城市,一个是长三角龙头城市,青岛与上海的合作,正在形成从要素流动到双城联动再到双区域联动的清晰脉络。充分发挥区域创新性和能动性,以战略协同促进青岛和上海从经贸交流、城市携手再到文化融合相通,才能让青沪合作拥有行稳致远的生命力。

上海——青岛城市数字化发展沙龙研讨会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

推进高质量发展协同。青岛正处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期,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验向纵深推进,实训助力下,青岛、上海两市国资委组织青沪企业,围绕国资综合评价体系、预算收益、国企改革等领域进行了高质量联动,探索人才、模式、机制以及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维度的战略共进;围绕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实训队深研“上海路径”,提出通过推进智能化生产、发展柔性化定制、培育共享工厂、开展工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组织实训干部广泛开展国资国企改革调研。

创造高品质生活协同。铺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画卷,青岛正在实施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致力于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拓展产业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上海专家指导下,实训队不断体悟青岛城市更新难点问题的“上海答案”,服务于青岛产业集聚、功能提升、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城市居民用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聚焦规范二次供水管理,实训队探求上海可供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有效推动了我市居民二次供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高效能治理协同。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青岛和上海都已起跑“新赛道”。实训队联合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上海——青岛城市数字化发展沙龙研讨会。“在数字化发展这样重要的战略期开展青沪协同,既是把上海的技术理念方法和青岛交流,同时也是希望在行业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未来合作的桥梁。”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说。

联动城市发展战略协同。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沪在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实训队结合青岛全力打造上合示范区国际综合枢纽港的实际,全面对标剖析虹桥经验服务于高质量打造上合国际综合枢纽港,青沪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搭建产业合作大平台、促进上合及“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大贸易等让人期待。

“今天我们关注经济密度、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的涨落,最终指向的还是‘人民城市’的美好生活。在青沪海量场景的融合、转化、并进中,实训干部收获成长,青沪合作不断突破未曾设想的可能。”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表示,畅通长效机制,实训干部将始终保持学习进取的态度,持续为选择与青岛共同发展的头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展现青岛产业生态力量,共同开拓最有前景价值市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马晓婷)

青岛日报2022年1月18日6版

青岛日报2022年1月18日7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