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
即墨:向着“排头兵”阔步进发
■青岛蓝谷俯瞰图。
即墨一直有创一流、当排头的基因。撤市设区之前,曾居全国县域百强第七位,力拔江北第一县;之后,即墨仍勇担“排头兵”使命,主要指标在全省区县走在前列。
新起点、新征程。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即墨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即墨区“两会”上,这座千年商都、现代新区再次锚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定位,即墨区将坚持以当好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排头兵’为发展方向,以‘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为支撑,以项目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督查考核联动‘五条战线’为抓手,全力推动即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全方位融入服务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表示。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柔性生产线,同时生产奥迪A3与宝来车型。
举旗定向,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当好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排头兵”,即墨有信心,有决心,更有底气。
即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是最大的特色优势所在,也是最大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目前,即墨区已集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34所,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84个,搭建深远海科考船队等9大公共研发平台以及海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引进人才8500余人。2021年,攻克近20项全球领先、全国首创的涉海技术。
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即墨将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勇立潮头、逐梦深蓝,发挥蓝谷桥头堡作用,构建“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即坚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方向”,搭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科技服务、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完善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政策保障“三大机制”的海洋经济发展思路,集全区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根本在产业支撑,关键在项目带动。当好壮大实体经济的“排头兵”,即墨区将聚焦新活力、新支柱、新动能、新引擎,抓牢“双招双引”主战场,突出项目建设生命线,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以海洋经济为特色、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即墨将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一批领军产业集群,夯实工业强区根基,隆起即墨高质量发展新支柱。汽车产业,瞄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集群化方向,依托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解放新能源、奇瑞四大整车生产基地,扩大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车、专用车产能,加快向年产100万辆整车、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的目标迈进,昂起全省汽车工业龙头。纺织服装产业,注重存量和增量并举,融入青岛时尚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产业模式、企业家能力和行业生态,鼓励即发、酷特、雪达、红妮等骨干龙头企业升级,叫响“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品牌,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商贸物流产业,发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优势,打造青岛新型商贸聚集区;推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打造服务青岛、辐射江北的商品集散地,延续千年商都雄风,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惠科、创新奇智等龙头项目,带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提升中医药、西药、医疗设备等产能,建设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
■即墨国际陆港海铁联运首票通关货物通行。
区域联动,推进东中西统筹发展
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主城区扩容扩能,打造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主城片区,这给即墨加速融入青岛主城区带来了难得机遇。
2月24日,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总装配车间内,工人紧张忙碌着,一辆辆宝来汽车从生产线上驶出。3月份,宝来新款车型将在这里投产下线,全年产量预计突破30万辆。
一隅观全局。胸怀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壮志,即墨在区域发展布局中,拥有巨大的战略腾挪空间。
“十四五”开局之年,即墨区确定了“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的区域空间战略布局,推进东部蓝谷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蓝村陆港大沽河区域、中部城区区域联动,三大板块与青岛主城区同城连接、产城一体。东部区域面向鳌山湾,联动崂山区和烟台海阳莱阳,深耕以青岛蓝谷为支撑的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区域面向胶州湾,联动胶州市和青岛高新区,深耕蓝村陆港大沽河沿岸区域;中部区域面向主城区,联动城阳区,以墨城路、204国道为轴线,重点建设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新城、省级高新区,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级,实现与主城区互联互通、连片发展。
■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关运作。
崇尚实干,“五条战线”五指成拳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方向和目标确定后,抓落实、抓执行是关键。
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释放出市委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真抓实干的强烈信号。为此,即墨区发出了工作攻坚突破的动员令——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项目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督查考核联动“五条战线”就是打通真抓实干、系统推进、整体见效的路径。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当好青岛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就必须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在即墨确定的“五条战线”中,第一条战线就是项目建设。未来五年,即墨区将坚持聚焦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抓项目招引,喜新不厌旧、抓大不放小、求远不舍近,形成优势大项目“顶天立地”、专精特新小项目“铺天盖地”态势。坚持以硬手段抓项目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奖惩单,抢抓发展主动权。坚持以实际成效论项目贡献,向空中要空间、以亩产看效益,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青岛主城区扩容扩能主战场,城市品质能级提升尤为关键。即墨区将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坚持“对标主城、组团提升、全面融青”,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片区化改造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加快地铁7号线沿线综合开发,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智慧治理、便民服务水平。
■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改革创新方面,即墨将聚焦全区中心任务抓改革、聚焦群众反映集中问题抓改革、聚焦上级试点任务抓改革,用改革手段打破痛点难点堵点,破除发展体制机制的“拦路虎”。营商环境和群众满意度方面,将聚焦系统化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围绕“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全员全力、大抓齐抓营商环境,营造企业办事不求人、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干部当好“店小二”的优质营商环境,构建政企联动新“栈桥”。督查考核联动方面,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树好“风向标”和“指挥棒”,敲定“时间表”和“奖惩单”,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五条看似平行的工作线其实存在辩证逻辑,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内核驱动,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作为全员参与、全区受益、全面进步的渠道,工作遇到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手段打破痛点难点堵点,用督查考核联动提升干部积极性,最终落脚点是提高营商满意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
■即墨主城区。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如千钧。韩世军表示,下一步,即墨区将在经济、城市、民生、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勇于创一流、争当排头兵、奋力走在前,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区县前列,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梁之磊)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