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青山埋忠骨,在井冈山斗争中,近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总台记者 殷一元:这里是井冈山茅坪谢氏慎公祠,当年八角楼的灯光为革命指明了航向,如今它依然闪耀,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我现在手中拿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这里面《八角楼上》这篇课文就出自我身旁这栋二层小楼里面。每当登上八角楼,看到这一桌一椅一灯,我都会肃然起敬。为什么叫作八角楼呢?是因为我们头顶上这个八角形的天窗,这幢楼房被当地百姓称为“八角楼”。当年井冈山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关于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这样的悲观论调愈演愈烈,加之严密的经济封锁,当时这里的物资非常紧缺。在我身旁的这盏油灯里只有一根灯芯,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了节省灯油,每天晚上办公的时候他只点一根灯芯。就是在这如豆的灯光里,他在苦苦地思索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在这里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本光辉著作。如今在八角楼前,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游客来到这里聆听一场微党课,感受曾经驰骋在这个小楼里的经天纬地的思想。
井冈山红色历史讲解员 毛浩夫: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亲切接见了我们井冈山的红军后代和先进模范,当时爷爷(毛秉华)就坐在总书记的右手边,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其实爷爷他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近50年,也让我感到,我们作为井冈山的子女,也更应该接过老一辈的红色接力棒,让井冈山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总台记者 殷一元: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里珍藏着800余件文物,2000多张照片,从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到土地革命,全面展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光辉历史。触摸这里的每一个瞬间,历史都在告诉今天,什么才是中国共产党人。
井冈山红色历史讲解员 毛浩夫:这是一条陈列在展厅的红色识别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识别带又称为牺牲带。当年红军战士们写上姓名、籍贯后系上它,就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据一些老红军回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互相交代的话有这么两句。一句是,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了,请告诉我家里的老母亲,她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牺牲的。另一句是,等到革命胜利了,请也为我在革命烈士名册上登上一个名字吧。
总台记者 殷一元:就是这样一条红带子,却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如今,从“山路十八弯”的挑粮小道到“条条大路通井冈”的康庄大道,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到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是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
(总台记者 宋大珩 郭一淳 熊传刚 殷一元 杜曦晨)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