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二哥,我们终于找到你!青岛籍烈士谭春华在四川的长眠之地被找到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烈士陵园中,安葬着青岛籍烈士谭春华,而为了找到他的长眠之地,谭春华远在青岛的亲人已苦苦寻找了50余年。如今,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跨越2600多公里的为烈士寻亲接力。

离家参军亲人泪别

谭春华烈士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他排行老四。“兄弟姐妹中我和二哥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二哥比我大6岁,不仅照顾我,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采访中,谭春华的幺妹谭秀文告诉记者。

1953年出生的谭秀文记得,二哥去当兵的那一年,自己才11岁。 “部队里来了人,说要让哥哥去当特种兵。因为前些年大哥已经去当兵了,父母舍不得二哥也去参军,但是他们的觉悟都很高,最终同意了。”谭秀文记得,谭春华先去集训了一个星期,然后回了一趟家,他穿着军装,精神饱满。“二哥回家就待了不到两个小时,说队伍马上就要出发了。我问能不能去送他,他说部队不 让亲属送站。我抱着二哥大哭,二哥摸着我的头安慰我。我永远记得他临别向我们挥手时,脸上写满兴奋与坚定。没想到,这竟是我见二哥的最后一面。 ”谭秀文掩面哭泣起来。

“二哥走后20多天,我们收到他的第一封家书。二哥在信中说,他们坐了七天七夜火车,又转乘了三天三夜的汽车,才到达了云南昆明。我们赶紧拿出地图,发现云南距离青岛那么远,家里人都哭了。后来二哥陆陆续续来信,说自己当上了铁道兵,但从来没说过具体工作是什么。 ”谭秀文告诉记者,二哥在信中从不叫苦喊累,总是不忘问候家人。

远方传来牺牲噩耗

“我永远忘不了,那是1967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中午12点放学回家时,有人送来一封挂号信,让签字领取。接过信,我看到是部队发的挂号信,从四川米易发来的,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打开信,我看到了二哥于5月7日牺牲的字句,整个人都蒙了,眼泪当即流了下来。”谭秀文再次止不住流泪。谭秀文告诉记者,谭春华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经常帮邻居的忙,主动挑水、打扫院子。邻居们听说他牺牲的消息后,都很难过。学校还为谭春华开了追悼会。谭春华是在执行防爆任务过程中牺牲的,部队领导也曾到家中慰问。

谭春华烈士遗像

在那之后,谭家多次写信到四川,但是每次都被退回来,“部队应该换了驻地或是变了番号,我们再也联系不上。 ”此后的55年里,谭家人从未放弃寻找,他们想知道谭春华安葬在何地。

五十五载寻亲终成功

由于年代久远、条件有限、烈士信息不全等原因,寻亲一直没有进展。转机出现在去年7月,青岛市市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工作人员发现,某媒体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为烈士寻亲的信息:谭春华烈士,山东省青岛市人,出生于1947年,1964年1月入伍,是8723部队36分队的战士,五好战士,兵种为铁道兵,牺牲于1967年5月,现安葬在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当即联系了四川米易县烈士陵园及米易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米易县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亲往墓地查找,并通过微信发送了烈士墓碑照片及安葬地周围环境。照片上,烈士陵园纪念碑上谭春华烈士的名字清晰可见,周围环境整洁肃穆。当地烈士陵园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经常有人祭扫和瞻仰。

“大哥谭春亮和大嫂施红得知消息后,赶忙去青岛市市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 ”谭秀文告诉记者。两位老人看到照片后,非常激动和欣慰,对青岛市的烈士寻亲工作表达了肯定和感谢,同时计划今年到米易县烈士陵园祭扫亲人,米易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也表示将积极配合烈士亲属祭扫。

延伸

已为48位烈士找到亲人

青岛市“为烈士寻亲”专班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寻找到48位烈士的安葬地或其亲属。 “为烈士寻亲”工作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众多志愿者大力协助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同时,活动专线电话接到大量来电,有提供寻亲线索的志愿者,也有请求寻找烈士墓地的烈士亲属。专班工作人员将所有信息汇总整理,通过调查、走访、核实,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接研讨,查阅地方志、档案、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等方式,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和帮助。青岛市“为烈士寻亲”专线电话:0532-83862100。(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