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5日讯 “以前在这附近找车位得绕好几圈,以后有了这个新停车场,停车肯定方便多了!”不少市民对市北区这座新建的停车场充满期待。9月15日,山东路—鞍山路东北象限智慧停车场正式启用,这座“藏”在高架桥下的多功能停车场,破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出行烦”难题,成为城市空间高效利用的民生典范。
桥下空间变“宝藏停车场”,功能复合服务民生
这座智慧停车场选址极具巧思,充分利用山东路—鞍山路交叉口东北角的高架桥下空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按政府定价三类停车场标准运营,兼顾实用性与性价比。项目采用“地面+地下一层”立体结构,功能划分清晰:地下一层专注解决“停车刚需”,设置99个社会停车位,精准对接周边小区、学校的停车需求;地面层则规划为公交服务场站,未来还将通过在建的4、8号线地铁出入口连接通道,实现“私家车停稳即转公交、地铁”的“P+R”换乘模式——市民驾车至此停放后,无需多跑路就能快速切换出行方式,大幅提升通勤效率,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
科技 + 绿色双赋能,泊车体验再升级
“自去年6月开工以来,我们通过精细化管控与数字化管理,让停车场建设既高效又优质。”青岛城发城市更新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座停车场从设计到建设全程以市民需求为核心,用科技与绿色理念解决停车难题,让市民泊车更便捷、更安心。
在体验优化上,停车场处处藏着“科技小心思”:搭载的智能引导系统,通过车位上方的实时指示灯,让“空车位”一目了然,驾驶者无需反复绕寻,轻松实现“秒找位”;引入的“被动式”导光管采光装置,如同给地下车库装上“阳光管道”,将自然光高效导入室内,白天无需开启照明灯,既节能又避免强光刺眼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外墙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与Low-e玻璃窗,强化隔热通风效果,显著降低日常运营能耗;室内广泛使用绿色建材,经专业检测,苯、甲醛、TVOC、氨等有害物质浓度比国家标准低20%以上,让市民在停车场停留也能呼吸安心空气。
出入口设计显巧思,换乘出行更顺畅
为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停车场在出入口规划上充分考虑“人车分流”与“换乘便捷性”:车行出入口设于鞍山五路,采用“单进单出”模式,避免车辆进出拥堵,保障通行有序;人行出入口则分别设于南侧、西侧、东侧,其中西侧出入口可直达公交首发站,还专门配备连接地铁层、车库层及地上公交车层的专用电梯——无论是驾车市民停好车转公交、地铁,还是公交乘客下车后取车,都能实现“少走冤枉路”,真正做到“无缝衔接”。
此外,停车场内还配套建设了480平方米附属区域,包含公共服务设施与卫生间,进一步完善便民功能,让“停车 + 出行”的全流程更舒适、更贴心。这座集“智慧停车、绿色低碳、便捷换乘”于一体的停车场,不仅是城市高架桥下空间高效利用的生动实践,更用实打实的民生服务,为青岛市民的出行幸福感“加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