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青岛时,他和战友有个约定:“谁牺牲了,另一个去看爸妈”

1949年6月2日,青岛回到了人民手中。在这之前,青即战役中的老虎山战斗,留下了很多英烈的足迹。整整73年过去后,在这一天即将到来之际,《青岛晚报》读者、92岁的老虎山战役的亲历者、解放战争老兵张迪勋,向《青岛晚报》捐赠了自己手书的回忆录,希望大家能通过他的回忆,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

张迪勋致敬保存着自己73年前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感叹

他直言今天的老虎山变化真大

5月31日下午,记者在闽江路新贵都小区,见到了今年92岁、参加过青即战役的老兵张迪勋。 73年前,身为32军95师283团卫生队卫生员的张迪勋,和战友们奋死拼杀,让青岛这座城市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翻开老人的老照片,棱角分明的他眉目中透着英气和果敢。距离老虎山的战斗已经过去了73年,但老人依旧没有忘记当时的枪林弹雨。如今的老虎山,已经变成了风景宜人的山头公园。记者把前不久刚拍摄的老虎山公园的照片展示给张迪勋时,老人连连感叹山头变化实在太大,自己有点眼生了,但他对老虎山的地形地貌记忆犹新。

如今的老虎山已经被改建成山头公园。

在文昌路的蓝山湾小区里,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小碉堡——这是国民党军当时修筑的工事。张迪勋到现在还记得,这个碉堡里,当时存放了不少炮弹。“当时双方都一直在打炮,我们的重炮往敌人的阵地开炮,敌人也用炮打我们,海上还有舰炮打过来。”张迪勋对当时的战斗记忆犹新。

位于李沧区蓝山湾小区、原文昌阁村附近山头上的碉堡前,文昌苑社区党委书记王玲霞(左)和同事在回顾战疫时的一幕幕。

张迪勋望向远方,向记者回忆起了73年前的那场战斗。

回忆

他是卫生员行军背着这三样东西

1949年5月,解放战争中的青即战役打响。困守在青岛的国民党军为阻止解放军解放青岛,在即墨与青岛之间布置了三道防线。老虎山作为临近青岛市区的制高点,国民党军在老虎山和文昌阁村北的小山包上修建了工事,与西侧的牛毛山东坡碉堡形成夹角,控制着当时的文昌阁村和石沟村西面的道路(现重庆中路一带)。

年轻时的张迪勋。

在战斗中,95师283团突破国民党军队第二道防线后,抵达青岛北大门——老虎山。解放军精锐部队很快发起老虎山攻坚战,在炮兵支援下,步兵战士们用炸药逐一爆破敌军地堡、战壕。身为卫生员的张迪勋在老虎山附近设下救护站,收治伤员。 “行军时,我身上就背着三样东西。 ”张迪勋回忆,这三样分别是木板、白布和一壶酒精。酒精,是给伤员消毒的;白布,是覆盖烈士遗体的;木板,则用于立临时的墓碑。

据张迪勋回忆,老虎山的战斗,283团伤亡了40多人。望着覆盖白布的烈士遗体,张迪勋怎么也不相信之前生龙活虎的战友,就这样离开了世界。

承诺

“谁牺牲了,另一个去看爸妈”

老虎山战斗期间,张迪勋看到一位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的战士,他的头部负伤,已经昏迷。张迪勋协助军医,解开了这名战士头顶的绷带,发现他的头盖骨碎了,露出了脑组织。张迪勋立刻帮他重新包扎、止血。当张迪勋翻开伤员衣襟内想确认他的身份时,发现这是自己在卫生培训班的同学林师俭。

“培训结束后,我被分在283团卫生队,他去了师直属的重炮连当卫生员。 ”张迪勋告诉记者,两人既是战友,又是同学,感情非常深。 1949年5月底从驻地开往前线时,两人偶遇了。两人当时都知道,最艰苦的战斗要开始了。双方约定,如果谁牺牲了,活下来的另一个,要去看看对方的父母。

一语成谶,当林师俭被送回莱阳医院抢救时,因为伤重离世。张迪勋始终没有忘记林师俭,解放后,还多次去林师俭的招远老家看望他的家人。

张迪勋,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我是解放军,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张迪勋告诉记者,解放青岛之后,他又跟随部队入闽剿匪——一次战斗间隙,有战友提醒他壶漏了。张迪勋拿起来一看,那把装酒精的壶上,有三个弹孔:如果不是水壶挡了一下,他很可能已经中弹了。

暖心

他把回忆文稿捐献给《青岛晚报》

“我们当年那么艰苦都挺过来了,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珍惜好条件,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张迪勋对年轻人提出了希望。

历史的硝烟已经随风远去,昔日的战场,成了森林公园。进入新世纪后,老虎山脚下的村庄陆续迎来拆迁,村民们陆续开始搬进高层住宅楼,原先的村庄变成了城市社区。但是大家始终没有忘记那些为解放奉献过青春和生命的人。

在文昌路的蓝山湾小区里,李沧区相关部门、虎山路街道和文昌苑社区将位于原文昌阁村北小山包上的碉堡保留下来,并在周边修建了假山、瀑布和小广场。每当来游玩的孩子问起这碉堡的来历时,很多家长都会讲一讲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73年后的今天,当新一轮威胁着群众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来临,老虎山脚下再次有一群胸怀理想信念的人集结:他们把防护服当成战袍,承担着社区分配的各项防疫任务。

张迪勋在阅读《青岛晚报》。

“我已经92岁了,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回忆,记住那些烈士。”张迪勋把自己参加老虎山战斗的经历写成了回忆文稿,捐献给了《青岛晚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