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梦不是梦,我在青岛跑龙套

今天是全国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恢复开放首日。经过近180天的漫长等待,中国电影业终于全面重启。沐浴着复苏的春风,“世界电影之都”青岛的影视产业链条也开始发力,近一段时期以来,多个剧组顺利杀青,近20个剧组相继开机。在各大影院里,在东方影都的摄影棚里,在剧组的片场中,到处可见青岛电影人忙碌的身影。记者近日在对青岛影视行业复苏情况进行探访时,发现有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人群体,他们是路人甲、同学乙、工人丁……大多时候没台词,甚至不露脸,只作为“人形背景”行走在镜头角落中。行业内人士称他们为“跑龙套”的,也叫“群演”或“临时演员”。这个群演群体随着青岛影视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执着追梦。近日,记者走进群演之中,感受他们最真实的生活日常,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酸甜苦辣。

当群演要先找“群头”

在群演之中,有一少部分是受过专业系统表演训练,刚开始踏入影视行业的表演新人,而绝大部分是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普通素人。这些普通人想要进入剧组,走到镜头前,往往需要一个引路人——行业内称之为“群头”。

今年20岁的贺博文是一名在青岛上大二的学生,因为喜欢表演,觉得新鲜好玩,已经接触群演有一年时间了。“平日里我喜欢刷抖音看短视频,去年假期兼职的时候进了青岛本地的群演聊天群,慢慢开始接触表演。”贺博文所在的聊天群里有三四百人,每天会有人不定时发群演通告,内容包含需要的群演要求和人数,大家可以选择报名。而这些发出通告招人的就是剧组群演经纪人,也就是“群头”。

按演技划分群演层级

“群头”是群众演员的领队,来拍戏的剧组会提前联系他们安排群众演员,一般的“群头”手中都会有数十个群众演员或者设立群演聊天群,里面有上百名群演。引荐贺博文进入群演行业的人叫王焕东,干这一行已经5年了。文官、武将、贵族、平民、奴隶……王焕东串演过上百个群演角色,出演过《一出好戏》《封神》等知名影视剧。因为了解群演,他当起了群演经纪人。

“做群演最重要的就是服从指挥。群演每天通告准备一般在8小时左右,发布通告后群演们要录自我介绍视频,竞争上岗。”王焕东说,群众演员按照演技和台词分为不同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群演、群特、小特约、中特约、大特约等。一般来说,小特约以下不安排台词和露脸镜头,只作为“人形背景”出现在剧中环境里,而小特约以上则会有台词和镜头,要求有一定演技。不同层级的群演每天出演的价格也不同,从数十元到成百上千元不等,超过约定时间会拿到相应的超时费。王焕东介绍,他参与的群演群有70多个,总人数达五六千人。

“现在青岛群演的数量越来越多,找群演并不难,但找戏好的群演有点难度。”王焕东告诉记者,基本每天晚上他都要联系七八个不同的剧组,按照年龄、身高、性别、数量等,为他们寻找合适的群演。“选群演前一般要试戏录视频,遇上没有经验的群演就得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录视频,怎么做自我介绍,帮他们争取到好机会。”王焕东说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剧组来青岛取景拍摄,作为群演经纪人,他想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青岛群演组织中来,逐渐提升岛城群演群体的整体水平,让群演得到更多机会,实现表演梦。

新闻延伸

“电影之都”重新起航

6月28日,继电视剧《燃!沙排少女》、网络电影《异球实习生》、网剧《我的同桌又上热搜了》等3个剧组同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机半个月后,青春偶像励志剧《光阴里的故事》在青岛开机,至此,近20个剧组在青岛启动拍摄。今天起,青岛多家影院将复工,多部影片上映、复映,在离开影院近180天后,影迷们终于可以再次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非凡体验。从剧组开机到影院复工,上、下游“双线”先后启动,标志着青岛影视产业重启,踏上了复苏的脚步,而伴随着青岛出台的一系列影视产业扶持、电影惠民补贴等政策“助燃”,“电影之都”这艘大船已然起锚,重新起航!

据悉,疫情发生后,为促使剧组从部分复工到全面复工,青岛西海岸新区精心营造产业环境的“政策红利”落地见效,提升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软实力,进而打造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4月,西海岸新区出台了6条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为企业和剧组纾困,快捷兑现影视政策性资金,为影视企业缓解了眼前的困难。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则是着眼于新区影视产业长远发展,激励全产业链、全业态加快聚集,在以往政策互补和深化的基础上,打造独特的政策优势和政策组合优势。该政策具有明显的互补叠加和全流程叠加扶持特点。政策发布后,灵山湾影视局一方面加大政策推介和项目招引力度,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服务协调和综合保障能力,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对前期制订出台的《影视剧组安全有序复工指南》进行了4版修订,帮助剧组解决场景协调、资源对接、物资调度等困难,指导保障影视剧组加快复工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已保障多个剧组顺利杀青。

据了解,近期还将有一批影视作品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落地和开机拍摄。

记者体验

群演做得最多的是“等待”

究竟剧组拍戏是什么样的?群演在剧组的生活又如何?记者亲自进组体验了一番。

在体验当群演前,记者首先进入了群演聊天群。群里每天有不同的“群头”发布通告,写明拍摄剧名、主演、需要的群演数量、性别、拍摄地点、时间等,如果有形象、台词、演技等方面的要求,则要求上传自我介绍视频或照片。记者报名了一部都市剧的群演,录制了自我介绍视频,当天群头便告知了第二天拍摄地点和时间。

早晨8点多,在集合地点记者见到了10多位群演,他们中有已经当了两三年群演的退休人员,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妈妈,也有来尝试演戏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群头”告知大家当天的拍摄情景设定为小区,群演们需要扮演在小区中走动的居民。原来只是充当路人甲远距离拍摄,连看到摄影机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之前满心激动的记者有点失落。但接着转念一想,如果能看到熟悉的明星,也不枉此行。

在楼道口默默等了大约一小时后,才见到剧组场务人员开始搭建设备器材,接着服装组开始检查服装,给个别群特演员发了特定服装,还发了一些购物车、购物袋来当道具。

上午10点多,气温逐渐升高,太阳也越来越大,在“群头”带领下,按照现场导演组工作人员要求,每一个群演被带到规定位置,剧务人员告诉拍摄行走路线,有人需要沿街走,有人则扮演夫妻边走边说话,过程很简单。记者和三五个群演被安排到街边,没有遮阴地,就一直站在太阳底下等指挥。好一会,在现场执行导演喊“待机走戏321”后,才开始正式走戏。群演走了四五遍戏后,主演们也开始出来走戏位。因为距离太远,我们群演只能看到明星的背影。

当天可能戏份比较简单,开拍不一会就结束了,接着主演又补了场戏,因为不需要群演,我们又被安排到剧场外的楼道口等待。就这样一直等到中午,“群头”告诉我们当天只是补拍戏份,已经结束了,中午吃完饭就可以走了。这让想下午找机会和明星合照的记者很是失落。

随后,我们十几个群演被带到地下停车场吃午饭。吃剧组的盒饭也是记者最想体验的环节之一,可没成想,当天去的剧组连盒饭也没有,只有几个大桶装着饭菜,大家排队打饭。地下车库摆放的桌椅数量有限,很多群演只能站着或坐在地上吃饭。

在一上午的体验中记者感受到,“等待”是群演们在现场做得最多的事,在剧组现场,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地点演戏,群演们不可以随意拍照、走动、大声讲话,所有活动基本都需要在“群头”安排下进行。同时作为非剧组人员的临时工,剧组并不会过多保障群演的基本需求,群演们只能自己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人物1

毛爱宁 37岁

8年追梦终成特约演员


提起毛爱宁,在青岛影视剧特约演员圈里,很多人更熟悉她的另一个称号——胖妞。爱占便宜的泼辣邻居、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苦情无助的孩子妈妈……毛爱宁塑造角色时,既能泼辣外放,又可温柔内敛,总能迅速进入人物情境之中。

时间拉回到8年前,当时毛爱宁只是一个普通素人,没接触过表演,只不过特别喜欢看影视剧。“小时候也想过学表演,但周围人都觉得我形象不行,给否决了。”毛爱宁把演戏的念头埋在了心里。结婚以后,孩子的一句“妈妈,你那么喜欢看电视,为什么不自己演”,重燃了她的表演梦。

从上网搜索招募群演渠道,到第一次现场试戏后得到编剧导演的肯定,再到后来出演短剧《一个演员的诞生》《真惊了》,就这样,毛爱宁懵懵懂懂地踏上了演戏之路,并逐渐在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积攒起上百万的粉丝量。“当时一边上班一边接戏,跑了很多剧组,当一天临时演员,酬劳不够解决温饱问题。”后来,为了能更好地坚持梦想,毛爱宁辞去了干了多年的叉车工人工作,换了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每天在上班的朝九晚五之外接戏。2015年,朋友成立的影视工作室向毛爱宁伸出橄榄枝。从没想过专职演戏的毛爱宁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听从内心的想法,辞了职专心接戏。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辞职接戏没多久,因为孩子上学原因,毛爱宁又重回家庭做起了家庭主妇。“那段时间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演戏,直到遇到梦继导演和《拼图》,再一次给了我信心。”毛爱宁说,在那部戏中她饰演的是一个孩子被挟持当人质的妈妈,绝望无助下乞求周围人的帮助,大喊、下跪,每一场都是哭戏,她用饱满到位的情绪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现场梦继导演的肯定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毛爱宁坚定了自己的演戏之路。她在东北雪乡-20℃的室外拍过戏,也有过通宵熬夜的戏份,在海边拍摄时还曾晒伤皮肤,但她始终觉得累并快乐着。现在她已经成长为一名特约演员,并在新的剧本中拿到了女配角色。她说未来会在演戏之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人物2

姜少璞 36岁

“电影之都”带来的机会

“你能想象一打开灯,30平方米的的房间里,满屋的蟑螂从墙上地上‘唰’地一下向四周散开的样子吗?”这是当年还在上大三的20岁的姜少璞在四川一座大山里当群演,晚上回到住宿地时看到的一幕。

从青岛上完高中到去四川音乐学院学表演,再到回青岛跑剧组接戏,不同于毛爱宁,姜少璞可谓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从高中的时候就爱表演,没事就跟着当群演。”为了体验生活和见识世面,姜少璞开始在很多影视剧中跑起了龙套。“当时演的时候以为会被拍到,结果去了才知道自己想多了,镜头根本带不到,站得再直也没用。”想起第一次当群演的时候,姜少璞印象很深,“感觉很枯燥,不像我们看的电视剧那么有意思,现场每个人都是在工作。”姜少璞说道。

“等待,等待,还是等待。”在剧组片场,有执行导演、场务工作人员、服装化妆师、道具师等很多人,“大家都忙着各自的活,没人会关注群演在干什么,不让上场的时候就得一直候场。”姜少璞说,有一年他去胶州拍戏,从早晨8点多一直等到晚上12点多,迟迟没有开拍,后来才知道被安排在最后一场。“做群演的时候最不想遇到的就是反季拍摄,夏天拍冬天,冬天拍夏天,太难受了。”姜少璞说,穿着大皮鞋大棉裤在30℃的夏天,还没穿上戏服就出了一身汗。

后来因机缘巧合,姜少璞接触到剧组的外联制片行业。“当演员是幕前呈现,外联制片是在幕后协调外部资源,联系场地和人员,两个工种带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姜少璞说道,当演员时,他在《女不强大天不容》中和海清搭过戏,在《人民的正义》中和韩雪搭过戏,很“过瘾”。而做外联制片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解决不同问题困难,让人很有成就满足感。

姜少璞说道,以前来青岛拍摄大多是散景拍摄,青岛东方影都建成后,吸引了很多企业、资本等产业链入驻,他也在东方影都开拍的《冰糖炖雪梨》串演过。相信随着“电影之都”青岛影视产业的发展,青岛群演们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人物

朱传声 33岁

从“百亿票房”群演到导演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来自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道出了很多群演人的心声。看过周星驰的所有影片,并有幸和“星爷”有过一面之缘,今年33岁的朱传声心里一直有个表演梦。这个从小村庄走出来的打工仔,做过厨师当过工人,后来进剧组当群众演员,跑过炸点演过死人,再到自学摄影、编导,靠扮演“路人甲”赚钱拍电影……朱传声从未停下在表演道路上的进程。

热爱摄影,喜欢表演,怀着对影视行业的憧憬与向往,23岁时朱传声开始跑龙套。“战争剧里跑炸点,一会演敌人一会扮老百姓,反正不露脸,串完一场就接下一场。”剧组对群演人讲究的是“高效使用”,这是朱传声在现场当群演的最直接的体会。“‘群头’带着到现场,群演们单独在一处,见不到其他工作人员。”朱传声说,因为群演人多、流动性大,一般并不允许随意进入拍摄现场。“群演是临时工,不属于剧组工作人员。”朱传声说这就是群演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做群演不赚钱,能坚持干下去的要么是图好玩,要么是有梦想。”而朱传声就属于后者。随着青岛东方影都建成落地,《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戏》等一系列大片在这里拍摄,朱传声也抓住机会当了回“票房超过100亿的群演”。“拍《流浪地球》时正是夏天,需要穿着密不透风的连体宇航服,最长时间连续拍了20多个小时,长了一身痱子。”朱传声说道。


当群演过程有苦有累,但也给了他机会接触影视拍摄。2014年,朱传声成立了自己的铭声影业工作室,拍摄了第一部网络短剧《奇葩朵朵开》,可以说第一次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去年,我又导演拍摄了自己的首部院线电影《恩》,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在进行后期制作,明年应该就可以走进影院,和大家见面了。”朱传声说道,同时他自己创作的剧本《我们一起创的业》也已经拿到国家版权局的版权证和相关拍摄许可证,准备今年开始筹备拍摄。

“能在家门口有机会参与大片电影串演,还让我这样的普通素人有机会在这里实现电影梦,很感激遇上了这样的时代。”朱传声说道,他会继续在这里演下去、拍下去,一直坚持影视梦的初心不变。(观海新闻 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