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名师进古城”系列讲座启幕仪式在即墨古城学宫举行。文史学者姚军亮以《即墨历史文化》为题,结合甲骨文考据、考古成果、民间传说等材料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围绕即墨的历史传承、人文文化和精神特质等方面展开讲座,为市民和文史从业者分享了即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
即墨古城方面表示,“名师进古城”承接了“古城大讲堂”的文化基因,以普及、公益、惠民、多元为特色,以一周两讲的频率邀请多个行业的名师登上讲坛,一方面提升城市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拉动古城人气,将古城筑建成为具有文化大视野、惠民大格局的人文高地。据悉,“名师进古城”讲座将全程录像,精华段落经过剪辑后通过各个视频平台发布,以飨各个渠道的市民。
打造人文亲民的文化IP
即墨古城既是音乐演艺、建筑文化的福地,也是传播人文知识的高地。受疫情影响,闻名遐迩的“即墨古城大讲堂”暂停了外地学者的邀约,而“名师进古城”开启了全新思路:邀请各行各业的名师登上讲坛,打造两条人文教育新路径。
“名师进古城”系列讲座分成教育类、非教育类两个类别,教育类讲座以全区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基层教师以及其他群体为受众对象,开展德育、文化课程、美育、心理健康系列讲座。非教育类讲座内容涵盖国学经典、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人生励志、地方文史民俗、摄影技巧、饮食养生等文化讲座。在首讲《即墨历史文化》现场可以看到,众多家长带着孩子聆听专家讲座,一方面在学宫感受浃髓沦肤的古典文化浸淫,同时在学者的讲解中感受本地人文的历史厚度。“夏日书斋静,荷风拂槛来”,在古意盎然的讲座现场,一个鲜活、亲民的文化IP就此诞生。
“名师进古城”讲座由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指导,即墨区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主办,即墨区委党校、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即墨区鼎泰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办。主办方介绍,首周讲座分别为历史人文、书法艺术题材,接下来将以每周六、周日上午各一场的频率推出新讲座。“由于当下正是暑假期间,我们也针对家长的需求设置了讲座题目,包括记叙文的写法、如何培养阅读兴趣等中小学生相关的题目都有涉猎,争取打造一个普惠性的、精准地满足听众需求的系列讲座。我们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将‘名师进古城’打造成一个从人文历史到美食收藏、体育竞技、茶文化等包容并蓄的讲座,满足受众需求,拉动古城人气,筑建文化格局。”
传习文化,彰显底蕴
一枚隋五铢,买砖块买木头雇佣工匠,建起了即墨古城;“即墨”二字,既可以做“墨水河畔”解释,也可以做“墨水河上之城”解释;齐、鲁二字在甲骨文里书写,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密码……通过姚军亮的讲解,即墨命名的缘由、千年商都的定位、火牛阵的传奇相继活现在观众眼前,“随着2007-2013年的北迁遗址四次发掘,即墨的历史已经从距今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提前到了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两千年未曾更名的古城之一,即墨古城更是文化根脉之所系。“名师进古城”主办方表示:“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 ,以文化赋能城市内驱动力,以文化彰显城市深厚底蕴。即墨古城人文气息浓厚,是文化即墨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名师进古城’系列文化讲座汇集各界名师人才在古城登坛授课,传习优秀文化,洒播人文精神,启迪本地智慧,是即墨文化之盛事,必将促进即墨文化事业的持续开展。”
随着首周讲座的成功举行,“名师进古城”也正式开启了闭环评价。即墨古城方面推出了预约、反馈、评选三大环节,每期讲座报名人数100名,采用实名预约制报名,参与者通过即墨古城和墨小牛微信公众号植入的小程序实名登记后进行报名。参与者听完讲座后,可以对讲座进行打分、评价和建议等。年底主办方将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投票评选出“优品课程”,进行重点推广。据悉,“名师进古城”讲座经过录像、优化剪辑后推到各个平台,通过短视频等模式与广大受众见面。“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随着“名师进古城”的推广,这个夏天市民多了一个文化休闲选项,也多了一个承载教育提升、素质提升的文化IP。(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