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提:把工业作为“头号工程”

工业,在经济大省山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月1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等事项。会议提出,各级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全面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这是继2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把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来,山东又一次对工业经济发展加码。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面对“三重压力”和多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工业经济有效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一直将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应有贡献,并被赋予“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重要地位。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加快恢复和回升的关键节点,亟需新作为,释放新机遇。对山东来说,稳大盘、挑大梁、抓机遇,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只能增不能减。

今年以来,山东加力提速,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就针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密集部署,把工业经济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晋级成为“头号工程”。透过这些行动部署,不难看出山东全力抓工业的决心和底气,也为山东16地市抓工业指明着力方向。

1、“关键变量”打响进阶战

工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创新活动密集、发展空间广阔等特征,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

我国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纷纷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过去三年,面对“三重压力”和多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有效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用最新数据,又一次证明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我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7万多家。

2023年,是经济提振复苏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工业的表现至关重要。更要看到,全球产业深度调整、政策集成效应释放、重大战略叠加发力等,也为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

国家统计局3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52.6%,高于上月2.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并创下2012年5月以来新高,说明当下制造业产需两端同步扩张,制造业景气水平将继续上升。

无论着眼当下,还是放眼未来,工业经济都将是决定区域竞争胜负的关键变量。为了抢抓复苏机遇,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加码工业经济。

广东印发《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江苏提出,将全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率先整体好转,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竞争力,力争全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浙江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稳步提升。

在中国,新一轮工业经济进阶战吹响集结号。

2、工业大省加速“由大向强”

头号工程就是头等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业向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全省经济体系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近年来,山东工业锚定“由大向强”转变的发展目标,把先进制造业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发力点,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作为贯穿全省产业发展的主脉络,积极谋篇布局,全力转型升级,实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1%,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有力支撑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9%,充当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充分体现了工业稳则经济稳的重要意义。

瞩目未来,山东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加力提速工业经济,筑牢经济“压舱石”,变优势为胜势。因为这既是抢抓机遇,深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内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山东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贡献力量的政治责任。

春节假期后,山东紧迫感十足,围绕工业经济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1月28日,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提出必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月30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山东将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左右,继续在对标省份中保持领先地位。

2月1日,山东召开了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开工动员大会定调,“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表明了山东的决心,发出了推动工业经济加力提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员令。

一次次高规格的定调、部署、动员,为山东工业“抢开局”提供了动力支持。目前来看,全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迅速高效,制造业景气水平显著提升,各市工业指标反弹回升,整体呈现出“开门稳”“开门红”的态势。

如今,山东一鼓作气,乘势把工业经济推上头号工程的位置,进一步挑明了工业对山东经济的关键作用,意在对各级各部门再加压、再鞭策,集聚各类要素、汇聚各项政策、凝聚各方力量,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推动山东工业再上新台阶。

3、青岛要“走在前、带好头”

青岛作为全省经济龙头,又被赋予“强龙头”地位,理应“走在前、带好头”。

青岛以制造业起家,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些年来,青岛一直苦练内功,全力复兴工业,重塑制造业优势。

在顶层设计上,青岛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塑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将“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这一重要指标,列入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

在规划部署上,青岛立足实际、顺应趋势,全面推进:2022年,出台《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今年以来,青岛把稳住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月4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工业经济、先进制造业再动员、再部署、再加码,营造全市上下争分夺秒抓工业的氛围。近期还将出台《加力提速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在行动落实上,青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8和0.9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青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

当前,青岛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正谋划新动作、谋求新作为。

2月1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提到,今年青岛将通过实施“四大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增量决定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青岛将实施增量提升行动,聚焦招商引资、“育苗”“倍增”工程、亩产效益等方面,挖潜力提增量,稳住工业经济大盘。

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岛将实施创新强基行动,通过培育主体、搭建平台、推进应用,释放企业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青岛将实施建群强链行动,“一链一策”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数字化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青岛将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在“工赋青岛”模式的引领下,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在山东头号工程的“施工现场”,青岛要发挥优势特长,“走在前、带好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筑牢根基,也为山东达成目标贡献应有力量。

作者 | 王婷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