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边界·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实践作品展”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4月27日下午,由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主办的“超边界·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实践作品展”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展。展览包括“城市名片”“城市客厅”“城市窗口”“城市脉动”“未来街景”五大板块,共展出来自不同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60余件,涵盖城市雕塑、城市家具、影像艺术与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呈现了公共艺术的全新理念,实现了公共艺术与公众、与城市的对话和互动。该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创建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担任学术主持。

开展当天,一场名为“‘对话城市’公共艺术交流活动”的研讨会在雕塑馆同时举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汪建松以及李小虎、邵旭光、张楠等目前活跃在国内公共艺术界的艺术家,结合青岛市历史城区发展现状,围绕“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这一主题,以“实地观摩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主旨演讲+对话交流”的形式,就“艺术塑造城市”“公共文化与环境艺术”等议题,与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各个指挥部相关人员、驻青高校学生及观众探讨交流,为青岛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鲜活的实践案例,也为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城市治理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据介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公共艺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当代文化表达。城市雕塑为代表的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在地性彰显着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品质,被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当下城市更新的实践当中,塑造着城市的新人文和新生活,也成为城市新美学的重要表达方式。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一方面通过深入发掘城市独特的文化肌理,以建筑立面壁画、室外雕塑装置等更具亲和力的方式,使广大市民近距离地了解、感受、欣赏艺术,满足市民审美需求,提高市民审美素养,实现美育普及。同时也增进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在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化的场景植入,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个性,以文化元素激活城市活力,将老旧的城市空间转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空间,打造城市新地标,在丰富市民游客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聚集人气,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公共艺术推动城市更新,离不开政府、企业、艺术家、市民等多方合作。”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负责人王强辉表示,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依托各类艺术展览,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将公共艺术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化、立体化的思维,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布局更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植入城市空间,为青岛艺术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增添更多活力与风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通讯员 房孝义)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