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优化“阳光政务”质量,打造开放高效的发展生态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携手城阳,共赢阳光美好未来。三年来,城阳区的“阳光城阳”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稳步推进,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培育个人阳光心态入手,由点及面,扩大到阳光的社会生态,打造阳光政治生态和阳光自然生态,一同汇聚起活力迸发的阳光发展生态。“阳光城阳”已经成为彰显城阳特色、代表城阳形象、展示城阳风采的城市品牌,一个社会治理“透明共同体”的发展脉络已初步显现。

在“阳光城阳2.0”新“五大工程”中,“阳光政务”是城阳递出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不少人对城阳的“第一印象”。众多企业家奔着“阳光”而来,也因为“阳光”,选择在城阳扎根成长。从“阳光城阳1.0”到“阳光城阳2.0”,“阳光政务”有延续、有开拓、有充实、有提升,但“开放高效”的核心理念一以贯之,就是要打造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让群众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工作的阳光和温暖。


城阳街道顺德居社区“阳光政务开放日”

关键词:开门决策

“阳光政务开放日”收集意见建议210余条

阳光政务的第一要义是“公开”。

今年9月份以来,城阳区开展的“阳光政务开放日”系列活动广受好评。一批批普通市民代表走进城阳区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服务对象”的视角,深入参观体验,畅所欲言地指出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截止目前,全区各部门和街道共开展活动30余场次,报名参加的社会各界代表500余人,现场收集意见建议210余条。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让市民享受阳光、希望阳光、践行阳光,就要充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阳光政务开放日”活动之所以受到市民“追捧”,在于它所表现出的坦诚和开放。

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全省首个将“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引进社区的先进范例,城阳区流亭街道率先探索研发街道和社区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智能自助终端、流亭街道“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社区自助终端,打造街道1个“阳光服务大厅”和27个社区“阳光便民服务点”,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向基层延伸、下沉入社区。

坚持公开透明,需要全过程推进,用阳光的心态欢迎市民监督,更要用阳光的理念推进“开门决策”。今年8月21日,城阳区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阳光发布会举行,面向全社会广泛征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优中选优,选择新型智慧社区建设的企业。

在城阳,类似的阳光发布会有很多。“阳光发布”是城阳一直秉持的“阳光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阳光城阳”建设的代表性举措。2019年,在深圳成功举办城阳区项目资源阳光发布会,现场发布面向2035年计划实施的277个重大项目资源,总投资达3700亿元。

城阳区“政策法律服务进企业”启动仪式


关键词:提质增效

首批确定“一事全办”事项目录36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阳光政务,就是要用细节处的用心,“暖”到办事人的心里。

在城阳市民中心三楼,有个颇具特色的“一事全办”窗口,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办事人眼中的“一整件事”在一个窗口办结。而在“城阳市民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各种贴心的“一事全办”服务指南,更是把办事人最关心的事项列了一遍。开设咖啡厅、茶馆“一事全办”服务指南,开设理发店“一事全办”办事指南,开设家政公司(不含护理)“一事全办”服务指南……在这些指南里,不仅列上了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部门等“常规信息”,还列上了一个成效对比表,在这个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通办”和“一事全办”在提交材料、跑腿次数、办理时限上的对比。比如,开家理发店,“普通办”需要跑腿7次,而推行“一事全办”之后,只需跑一次,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今年5月以来,为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实现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流程再造,推出了行政审批“一事全办”改革,选取群众、企业关注的高频事项,首批确定事项目录36项。建立起“一窗收件、并联审批、一窗出件、评价反馈”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助力审批提速跑上“快车道”。

服务好与差,办事人来评价。近期,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的统一部署,城阳区行政审批局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数据归集工作,为开展“好差评”提供评价数据支撑。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9月28日,城阳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系统数据归集工作,全区102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共36个政务服务部门全部完成业务数据系统关联任务,业务办理数据全部按照要求归集到“好差评”系统。

城阳区营商环境政策解读阳光发布会


关键词:营商环境

民营市场主体总数增长到17.5万个

营商环境是政务服务的“一面镜子”,而市场活力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三年前,城阳区民营企业总数3.3万家,今年这个数据变成了7.8万家;民营市场主体总数也由三年前的8万个,增长到今年的17.5万个。

“我们就是奔着阳光而来”,企业家的这句话,是对城阳营商环境的认可,也是鞭策。打造“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送服务上门,今年以来,城阳区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为企业创机遇、搭平台、造生态,全面推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城阳区建立完善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为了更好地对接服务企业,城阳区选派1572名机关党员干部组建了“三支队伍”,一对一包联全区1083家“四上”企业、267个社区、222个建筑工地,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体系。此外,城阳区还建立了“城阳区企业服务智慧云平台”,举办线上企业家大讲堂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动力。

今年,城阳区还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项目实施阶段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城阳区将多渠道收集营商环境问题,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书记信箱、网络留言、媒体舆论监督和企业座谈、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反馈、专业服务机构营商环境评价等多渠道的营商环境问题事项发现收集机制,确保问题事项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阳光城阳2.0”时代,“阳光政务”正向着更高水平迈进。以阳光的心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阳光的举措践行“开放高效”的理念,打造企业家和人才成就梦想的政务服务环境,让阳光的底色更加醇厚,为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增效赋能。 (记者 姜婷 通讯员 段存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