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9日讯 11月9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深圳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深圳联合举行第四届全国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荣获“优秀组织奖”,党建创新案例《践行为民宗旨 造福人民群众 全力打造“幸福党建”品牌工程》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50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佳案例”。
据悉,“幸福党建”品牌是全市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创新探索。今年以来,全市机关各级党组织在全面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聚力打造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党建”品牌工程,通过厚植为民情怀擦亮“幸福底色”,对标人民满意校准“幸福标尺”,强化服务效能撬动“幸福杠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幸福指数”,突出实干实绩书写“幸福答卷”,有效解决为民服务“愿不愿”“会不会”“好不好”问题,以机关党建“风向标”,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厚植民心“最大政治”,锚定为民造福“最大政绩”,把服务人民作为价值追求,突破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机关各级党组织将满载此次展示交流丰硕收获,在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中放大“幸福”效应,在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中讲好“幸福”故事,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上,以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为底色,用“幸福党建”出彩成绩绘就幸福城市新画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 萍 通讯员 徐文琦)
新闻链接
践行为民宗旨 造福人民群众
全力打造“幸福党建”品牌工程
青岛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坚定不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力打造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党建”品牌工程,有效发挥风向标和示范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岛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守初心,以为民情怀擦亮“幸福底色”。厚植民心“最大政治”,锚定为民造福“最大政绩”,把“幸福党建”作为抓好机关党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定“一二三六六”思路,推出机关党建重点任务33项,深化“六个一”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扛牢责任、勇当先锋。举行“人民至上”主题党日,打造《信仰》特色党课,建设青岛红景新区等8个机关党建“第一课堂”,服务人民理念成为机关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
听民声,以人民满意校准“幸福标尺”。坚持对所有问题的思考都以人民为旨归,对一切决策的权衡都以人民为原点,推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实施各具特色的为民服务举措,以人民幸福指数丈量机关党建质量。深入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通过述职报告、市民评议、倾听民意等方式,增进政民互动互信,搭起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深化“机关开放日”“走进市办实事”等举措,打造“青诉即办”平台,解决民生发展诉求41.2万件,群众“有话随时说”、干部“遇事马上办”蔚然成风,群众满意率达99.3%。
强载体,以服务效能撬动“幸福杠杆”。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实施“靓党徽”行动,围绕“六优化六提升”分领域分系统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领机关党员在优环境、促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深化“双报到”“联创共建”等载体,组建125支“红色志愿服务队”,吸纳4000余名“红色志愿者”,与社区共建民生项目112项,研发“社区微脑”小程序,打造“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让群众“微心愿”汇聚民生“真幸福”,“最后一公里”成为“最好一公里”。
搭平台,以推动发展提升“幸福指数”。推动党建向产业链延伸、向非公党建拓展,实施“链上党建”行动,通过“链”组织强引领、“链”需求强攻坚、“链”要素强弱项、“链”产业强融合,推动24条产业链牵头单位与重点企业党建协作,以“党建链”做强“产业链”。打造重点项目全链条审批服务“政务先锋”团队,开展“壮链强企”服务型执法,创新“支部圆桌会”“红色合伙人”机制,以党建“组织力”赋能发展“新动力”,切实守住营商环境“绿水青山”,打造市场经济“热带雨林”。
转作风,以实干实绩书写“幸福答卷”。树牢实干实绩鲜明导向,建立“对标对表”“摘星夺旗”“赛场选马”等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十项机制”,组织开展“处长擂台”“书记擂台”,举办机关党员“最美瞬间”展示活动,培树108个模范机关建设突出集体、114个五星级党支部、100个机关党建创新案例、14个党建示范点、5个党代表工作室,以全面“亮绩”“赛绩”,激励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项目现场、民生一线,把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当好人民群众“主心骨”,练就担当作为“宽肩膀”。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