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半场”大局未定,奔涌的青岛本土电商仍有机会!

今年的“双十一”,来得似乎更早一些。从十月底开始,各大电商平台就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作为全省电子商务的龙头城市,青岛今年“双十一”能拿到怎样的成绩单,令人期待。

此前,业界普遍认为,作为互联网“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时代因为有淘宝这样的综合型平台和京东这样的垂直型平台,大局已定,后来者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可“后浪”拼多多横空出世,野蛮生长,强势“搅局”,让似乎已定型的大局发生重构,引发人们对互联网“上半场”的重新认识。

舆论普遍认为,青岛,乃至山东,都错过了消费互联网这波浪潮,如今观之,言之尚早。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网络零售额达1170.58亿元,在全国3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1位,在全国占比1.4%;居山东第一,在全省占比37.2%。职多多、柠檬豆、海尔智家、日日顺乐家、利群商城、第一化学网、锦桥纺织等一批本土电商正在快速崛起,让我们对青岛电商未来的可能性充满想象。

1、机会在“垂直领域”

电商,简单来说就是在网上“买买买”,然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买”的物品早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交易物可以是实体的商品,也可以是虚拟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出发,本土电商中,青岛虽然并没有枝繁叶茂的电商“大树”,但一棵棵“小草”早已破土而生、茁壮成长。

“跟那些大型电商平台比,我们职多多是纯正的‘草根’。”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在联合创始人之一——“青岛小哥”陈黎晖看来,职多多没有任何“大树”可依靠,真正是白手起家,靠着一腔热血、情怀和梦想走到今天。目前,职多多已成为覆盖全国的B2B服务众包交易平台,以村镇、县域的招聘任务和快消、互联网行业下沉类的任务为主要众包品类,任务内容涵盖代理招聘、人力外包、市场推广、软件开发等多个服务类别。

“我们一直做的是劳务行业的阿里巴巴,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双方提供智能匹配、交付撮合、信用体系、资金担保、平台结算、赋能系统等服务。”陈黎晖说。

打开职多多APP首页浏览,发布的用工信息遍布天南海北,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家青岛的本土企业,经过近6年的行业深耕,职多多已覆盖全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2019年,平台交易额达到了1.7亿元人民币,产生千万以上的税收贡献;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线下业务受损,但线上的业务交易反而加速增长,5月份平台交易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总和,今年全年预计会达到4-5亿的交易水平。

“其实最开始创业没想那么多,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陈黎晖说,青岛的创业氛围不错,城市打造的“双创”品牌也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职多多属于产业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要面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蓝领,这和青岛的传统优势也不谋而合,因此,发展之路走得相对扎实。

和职多多一样看好了青岛的传统优势的,还有青岛檬豆网络科技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其旗下的平台柠檬豆不算是从青岛的土壤上土生土长起来的电商平台。柠檬豆2015年注册在上海,2017年的时候受到青岛产业互联网政策的吸引,从上海迁到了青岛。“青岛具有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这是我们平台发展的沃土。”柠檬豆创始人霍胜军说,现在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已全面起势,这正是柠檬豆的大机遇和大风口。

“其实我们就像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拼多多,把中小企业的采购订单通过拼单给到供应商,以此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霍胜军说,采购降本和技术创新对接是柠檬豆两大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果说柠檬豆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拼多多”,那么贝壳找房则是居住服务界的“京东”,注册地在青岛市市北区的贝壳找房青岛站旗下既有链家这种自营品牌,也涵盖了德佑、优铭家、21世纪不动产等合作品牌,联网门店数900余家,连接经纪人数9700余人。“目前贝壳青岛站可进入贝壳全国城市前十名,整体交易额处于同量级城市中前列。”贝壳找房鲁东省区总经理赵阳说。

不难看出,经营状况不错的职多多、柠檬豆等,其实都做的是各自领域的垂直电商。作为在特定行业或细分市场深化运营的电商企业,垂直电商旗下商品大都是同一类型的产品。目前,青岛本土的垂直电商尽管不多,但却是血统纯正的互联网创业企业,而且在各自的领域内影响力不断扩大,独具特色,可谓是“隐形冠军”。除了上述几家企业,第一化学网、锦桥纺织等也是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

相比垂直电商,依托传统企业的综合电商,也就是“淘宝们”,青岛也有几家叫的比较响亮的电商平台,如,海尔智家、日日顺乐家、利群商城等都颇有名气。这些电商平台多是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对网销商品的尝试。如,海尔智家和日日顺乐家依托海尔,利群商场依托利群集团,从进货到物流都依靠原有传统渠道资源,面向的顾客群也主要是青岛本地或半岛地区。

“可以说,这些电商平台只是传统企业在线上增加的一个展示或者销售的平台,商品种类与大型的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撞型’,价格也没有优势,所以很难脱离开他们各自的‘母体’谈营利。”一位从事电商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坦言,青岛本土综合电商平台的发展总体偏弱,规模交易量、活跃度、经营能力以及交易额占GDP的比例还较低。

2、受互联网“黑洞效应”影响

“电商行业不是无源之水,其发展规律也和传统产业不同。”青岛网商协会会长姜欣认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一直以大项目大企业为发展“龙头”,而江浙地区民营企业活跃,更适合电商行业的发展生态。

姜欣拿出最新统计数据,前三季度,青岛网络零售额(1170.58亿元)在全国3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1位,增速5.4%,在全国占比为1.4%;居山东第一,占全省37.2%。

“咱们在全国排名尚可,但详细分析名单就会发现,这个名次其实有些‘尴尬’。”姜欣说,一方面,青岛和第一梯队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差距很大,上述几个城市的网络零售额都在6000亿元以上,增速也比青岛高出一截;另一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的重庆、郑州紧随不舍,增速也不容小觑,尤其是重庆创下了62.5%的增速,在30城中增速排名第二,郑州的增速也有16.4%。

究其原因,姜欣分析,一方面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均位于第一梯队,互联网的“黑洞效应”愈演愈烈,也加速了要素流动和资源聚集,99%的流量、资源和优秀人才都被1%的头部企业吸走了。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这句话或许可以解释互联网的“黑洞效应”。“上半场”,淘宝、京东等“大树”占尽先机,早已收割了诸多红利。拿“小草”与这样的“大树”去PK,的确不是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后起之秀,如郑州,将视野更多地投入了跨境电商等新的增长点,不仅来势汹汹,而且发力迅猛。反观青岛,在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国外疫情发展等大环境综合影响下,电商行业表现出较往年同期较大的变化,增速明显放缓。

“我们在电商行业投入的资金、资源有限,行业见效较慢,难以满足短期投入资金考核要求,也没有抓住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给予进一步扶持。”姜欣特别点出,2020年是直播元年,而青岛电商企业在直播活动上的发力还不够。

3、缺少人才和资金是最大瓶颈

摆在青岛本土电商面前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大的瓶颈在哪里?采访中,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几位电商企业负责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人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了。”赵阳年初刚刚从贝壳找房杭州站调来,对于这一点,他的感受尤其强烈,“从公司发展层面而言,贝壳找房现在需要大量的优质互联网人才,但目前青岛相关人才仍然存在缺口,如果人员到位,很多业务会开展地更加顺利。”

“企业正在快速增长期,产品架构、信息安全亟待提升,与杭州和深圳等地相比,青岛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还是短缺的。”霍胜军直言,现在柠檬豆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引进,怎样引入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并融入进来,留下来。“我们希望可以与政府进行人才机制共建,有政策导向,同时企业又有人才的应用场景、提升空间。”

柠檬豆和贝壳找房面临的这一问题,职多多也不例外。“职多多的项目是互联网平台类项目,有些遗憾的是青岛确实缺乏互联网的基因,我们的技术团队100%都是外地招募过来的,本地招不到相应的人才,这个事情如今仍然困扰,我们还曾经想把一部分的研发团队放在北京或杭州。”陈黎晖无奈地说。

除了人才,资金不足也困扰着本地电商发展。全国一线电商平台价格战、营销战的背后只有一个关键词:“烧钱”,而青岛众多电商中拿到过风险投资的寥寥无几,除了常规的融资手段几乎都是用自己的钱在经营。

“超一线城市距离资本更近,更容易获取融资等其他资源。”霍胜军说。陈黎晖也表示,互联网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基本拿不到银行信贷,用自有资金用于公司发展十分受限,“像北京、上海和深圳,那边的信贷门槛更低,互联网公司也能拿到政府引导扶持资金和产业信贷的支持。”对这一点,陈黎晖也有同感,“产生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互联网公司和平台类电商总部,现在看来还有差距,还需要各方更多努力!”

4、打造本地特色品牌电商 

本土电商路在何方?

面对巨大的互联网“黑洞”,本土电商如何才能在电商江湖中立足?

错失先手棋的青岛,是否还能在“下半场”实现逆袭?

……

“后浪奔涌”也不是绝无可能。

“一木不成林”。青岛需要的并不只是一颗“大树”,而是一片“电商丛林”。要打造“电商丛林”,从城市的整体环境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姜欣预测,伴随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青岛电商企业销售业绩会有所复苏,迫切需要解决家电类目增长乏力问题,培育食品酒水、服装服饰和家具家居等新的增长点,抓住直播风口,才能实现全年网络零售销售额全面复苏和追赶全国平均增速。

“从行业定位上来说,应该提高认识,采取实际的动作、措施,调动大量的外贸企业的积极性。”姜欣认为,应当立足青岛实际,加速地方产业链的聚集,如即墨的童装,胶州的家具、假发、制帽等,发挥乡镇等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大型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性,在优势类目上细分,打造各具特色的电商名片。

只有主动顺应电商发展新趋势,密切跟进电商发展新潮流,才能勇立潮头,闯出一片电商发展的新天地。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日前,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岛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3年,培养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经济业态模式,建设新经济业态模式的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

《意见》提出,聚焦四大领域,推进18类业态模式迭代发展。四大领域中包含了电子商务领域,提出顺应领域细分、消费下沉、社交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新趋势,依托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重点发展专业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新零售、无接触配送5类业态模式,争取打造一批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知名电商平台。

相信这个《意见》的出台,将为青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新的生产要素汇聚青岛,更多市场主体投资青岛,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合伙人。

作者 | 傅春晓   编辑 | 长亭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