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世界免疫周”,以强调免疫接种对于减少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性。近日,以“关注慢病人群叠加风险,医防融合共促老龄健康”为主题的健康科普活动在崂山区北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专家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及时接种疫苗积极预防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各类感染性疾病。
老年群体需警惕多病共存“叠加风险”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整体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免疫衰老,老年人慢病高发较为普遍,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的中老年人有多病共存(同时患2种及以上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且常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名誉主任毛拥军
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名誉主任毛拥军介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患上带状疱疹。50岁及以上中老年群体、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都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其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4%到41%。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罹患带状疱疹后也会影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毛拥军介绍,他之前曾接诊过一名老年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心绞痛等基础病,罹患带状疱疹后,因为反复剧烈疼痛,他的睡眠质量和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血压难以控制,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得他的心绞痛更加严重。不仅如此,由于疼痛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让他的血糖升高,难以用药物控制。这名患者不得不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他的带状疱疹得到了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才得以改观。毛拥军建议慢性病患者提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等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疫苗,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减少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和多病管理的难度。
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我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健康关口前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目前,疫苗接种已成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自2023年5月起,全国多省份发起了 “由全科医生开具疫苗接种处方”、“成人疫苗体系建设 ”等试点,探索社区疫苗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人群对于肺炎、流感、带状疱疹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接种意识。开展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是减轻医疗负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推进成人疫苗接种体系建设试点可提升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更大程度发挥疫苗接种对疾病防控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建议中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并在流感季到来前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崂山区北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军
崂山区北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军介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患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积极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在北宅街道,家庭医生会在平时诊疗和慢病随访过程中,对签约居民主动健康宣教,消除他们对接种疫苗的一些认知误区,让医防融合走深走实。“中老年疫苗接种要牢记年龄、保护效力和禁忌证三大‘关键词’。”刘军介绍,但慢性病从来就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她建议慢病患者积极开展流感、带状疱疹等适用疫苗的接种,其中,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应首选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加强相对应疾病的预防。“需要提醒的是,慢病患者在接种疫苗前,应请专科医生对其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开展评估,同时科学把握接种时机。”刘军说,患者如果处在急性发作期或者疾病进展期,需要延缓接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