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5日讯 组织开展“青雁归巢”,搭建企业与毕业生招引对接平台;精细化帮扶重点群体,“一人一策”开展就业服务;探索“社区创业”新模式,打造青岛市首个灵活创业实训空间……今年以来,青岛市南区不断创新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助力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增就业8040人,就业局势持续稳中有进。
“在见习岗位上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收获满满。”谈及自己的求职经历,毕业生小张激动地说。据了解,通过市南区搭建的见习平台,2024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小张得到了在青岛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市南门诊部见习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实践,表现优异的她成功留用转正。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民生福祉,更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发展。市南区以多项举措拉开今年春招的帷幕,持续推进“全链条”就业服务升级,助力毕业生充分抓住春季求职“黄金期”,让就业春风吹暖千家万户。
在搭建企业与毕业生的招引对接平台方面,市南区一方面利用高校学子寒假窗口期,组织开展市南区2025年高校学子看家乡暨“青雁归巢”寒假系列活动。该活动通过“职涯试炼”实习对接会、“学·企面对面”座谈会、企业学子交流座谈会、企业观摩行和游览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活动,指导促进学生与企业现场求职对接,累计提供岗位需求1700余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另一方面,市南区拓展校企人才对接渠道,与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高校密切对接,持续举办“才耀湾城 智汇市南”2025年市南区春季校园系列招聘会等人才对接活动,累计组织260余家次市南区企业参与。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让市南区的人才链与产业链实现了紧密咬合,迄今为止,共发布招聘岗位5200余人次,吸引7000余名学生参与,1300余名学生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如何让促就业政策更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市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平介绍,通过不断优化重点群体精细化帮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分类征集就业岗位,“一人一策”开展就业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我们对即将毕业或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主动服务,建立‘一人一档’就业服务档案,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所学专业等信息,在岗位推介的基础上主动提供企事业单位见习平台、线上培训课程、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就业帮扶,动态保持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联系率、服务率100%。”王平说。
“如何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怎样进行市场调研”“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台上,优秀青年创业者详细分享经验,台下,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边听边记,踊跃提问发言,这是市南区“鲲鹏聚势 创赢市南”创业大讲堂中的一幕。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与规划意识,让更多优质人才留在市南,创在市南,市南区联合青岛大学推出了“创业大讲堂”,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探索‘社区创业’新模式,开启社区孵化带动创业的新路径,打造青岛市首个灵活创业实训空间,集教学、培训、实践、孵化功能于一体,以‘社区运营+灵活创业’模式,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技能教学、资源共享与创业扶持等多重服务,积极拓宽大众创业路径。”王平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通讯员 尹文丽)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