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小兰花 效益顶呱呱

兰花,自古以来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被称“君子之花”,有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山东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的董长春从建筑行业成功跨界兰花产业,以“美丽经济”撬动农村发展新动能。他带领团队创建青岛首个高标准国兰养殖基地——芝兰苑,集智能培育、文化传播、农旅体验于一体,不仅填补了当地兰花产业空白,更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看望女儿发现兰花商机

走进芝兰苑国兰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象。智能温控大棚内温暖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兰香,整齐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类兰花,长势喜人。各色兰花竞相绽放,纯白如雪、鹅黄温润、淡紫素雅,令人赏心悦目。

芝兰苑国兰养殖基地负责人董长春一边为兰花修剪枯叶,一边娴熟地为叶面喷水。董长春在读大学时主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建筑工程公司,从一名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经理。2012年,转战房地产行业,从事职业经理人工作。在此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2016年,董长春回到家乡莱西,创办了青岛魔方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努力,事业蒸蒸日上。然而,近年来建筑行业面临诸多困境,他便开始考虑多元化投资,将兰花养殖作为新的产业方向。

从南方引种的兰花

“我女儿在成都读大学,有一次去看她时,了解到有位青岛的小伙在当地养兰花,规模不小,发展得不错。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产业大有可为。”董长春说,正是这次偶然的发现,让他萌生了投身兰花产业的念头。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现代花卉产业既具备生态价值,又有经济潜力,尤其是兰花产业,前景广阔。”董长春表示,2018年,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这一政策深深触动了他。为了更好地了解兰花产业的前景,董长春带领团队多次前往福建、云南、四川等兰花产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考察。经过深入调研,他决定投入到兰花这一“美丽经济”的新兴产业中。

打造北方兰花云仓基地

转型之初,技术短板是最大挑战。董长春拿出建筑行业攻坚克难的精神,白天在温室培育兰花,晚上研读《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等专业书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要点。为攻克南花北养难题,他带领团队研发“智能环控系统”,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环境参数,使兰花成活率从60%提升至95%,年发芽率达1.3倍苗。

在上级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水集街道的积极推动下,董长春投资的芝兰苑项目仅用六个月时间便顺利落地建设,成功打造出青岛市首个高标准、规模化的国兰养殖基地,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项目。

目前,园区按照科学规划,划分为智能温室培育区、品种研发中心、兰花文化展厅和农旅体验区四大功能板块,形成了集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布局。基地现有优质国兰苗存量超过5万盆、20万株,填补了青岛地区国兰规模化养殖的空白。

董长春深知,单打独斗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他主动对接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兰花龙头企业,建立起“培育在云南、种植在莱西、销售通全国”的联营模式。通过引进“霞冠”“永怀素”等珍稀品种,与成都兰商共建电商供应链,打造北方兰花云仓基地,芝兰苑迅速跻身北方兰花市场。

“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在销售端,董长春敏锐捕捉到直播电商的风口。2024年,芝兰苑组建专业直播团队,打造“魔房优选铺兰花直播间”,通过科普传播兰花文化、传承养兰技艺,迅速积累近两万粉丝。如今,芝兰苑线上销售额占比已达70%以上。董长春还创新推出“代养”模式,广大兰迷将心爱的兰花送至芝兰苑代养,使兰花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董长春在修剪兰花

在董长春看来,乡村振兴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他正积极探索发起“兰花致富共同体”,采取“企业+共富公司+农户”模式,发动芝兰苑周边6个村庄的农户参与。在芝兰苑,常常能看到他手把手教村民分苗培育,检测兰棚温湿度的身影。

目前,芝兰苑已成为莱西市“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芝兰苑不仅是个产业园,更成为展示莱西和水集街道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窗口。”莱西市水集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石倩倩说。

“乡村振兴是场接力赛,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谈及下一步打算,董长春表示,三年内兰花苗存棚量达到50万株;打造起集种植、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共享“兰经济”红利。“芝兰苑不仅要让兰花香飘莱西,更要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扎根结果。”董长春信心满满地说。(观海新闻全媒体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孙振坤 魏康)

责任编辑:方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