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5日讯 在胶河河畔,上合禧柿产业园内18座标准化智慧大棚泛着银光。大棚运营技术人员打开操作台,按下自动灌溉按钮,营养液顺着滴灌管汩汩流入土壤,嫩绿的西红柿苗在恒温环境中舒展新叶。
该项目是专门针对铺集镇小屯自然村西红柿种植规模较小、智能化水平低、开拓市场能力弱等短板问题而量身打造。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引入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该产业园实现了西红柿种植节水约22%,节约用肥约15%,预计每亩产量较传统种植增加10%,每亩收益增加1万余元。
上合禧柿产业园的打造,还要追溯到2022年。彼时,胶州市成功入选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获省财政奖补资金4500万元。作为承接试点建设任务的铺集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深入试。通过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治理链“四链”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路径模式,整体上呈现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发展趋势。目前为止总共建了17个试点项目,全部成功孵化。
资金链护航——“土地变成钱袋子”
面对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多重挑战,如何高效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成为破解农村综合性改革的首道命题。为此,铺集镇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胶河澄月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破解涉农资金管理“碎片化”难题,创新建立“资源流转—资金回笼—反哺发展”闭环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统筹农业、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投入到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建设。另一方面,铺集镇深化“三资”专项整治,累计共清理闲置宅基地92处342间,占地面积25.6亩;清理乱占集体土地168处233亩;流转土地16800余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共富公司强大组织力,将闲置低效资源注入共富公司,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连片经营发展,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链驱动——数字化种植解锁增收“新密码”
赋能胶河源农产基地、打造上合禧柿产业园等数字农业样板。如在胶河源基地中,36栋高标准日光智能温室大棚安装摄像头、自动测温测湿等数据采集传感器,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实时监测,只要一键操作就能远程精细控制。胶河源智慧农业产业衔接项目通过实施智能阳光联体式温室提升、智慧农业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工程,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年产量由2500吨增加至7500吨,销售额由3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实现务工就业,每年增加就业人员工资收益达500万元以上。
人才链赋能——“田野上飞出金凤凰”
晚上7点,沙河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座无虚席,55岁的村民老刘戴着老花镜认真学习记录着水肥配比公式。休息时笑着跟邻座交流道:“咱种了半辈子地,以前全凭经验,收成好坏看老天爷脸色。现在好了,跟着专家学这些新技术,掌握这水肥配比的门道,以后咱家的蔬菜准能长得好,卖个好价钱!”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铺集镇有效利用农综改支持人才振兴平台,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教育培训为主阵地,进行集中听课、专题培训,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三农”活动、“土专家”“田秀才”田间地头现身说法等手段,将土壤改良、专业种植、绿色防控等18门课程送到村头,为广大农民传输农业科技新知识,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往年一到了春耕时节,电话被问技术的村民打爆,今年竟破天荒‘冷’了下来!”农业部门负责人陈光强翻着培训台账感慨道,“我们已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大田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24期培训班,培训78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余份。”同时,对铺集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失业人员全面摸排,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8个专业领域、共300余个城乡公益性岗位,为农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残疾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专属岗位和家门口就业机会。目前已安排公益岗位297人,其中试点区域公益岗位安排63人,公益岗位安排将持续推进。
治理链闭环——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
“老宅翻建纠纷,评理团一出手就化解了!”彭家庄“德孝拉理室”里,正召开民主议事会。近年来,铺集镇持续打造党建会客厅、便民服务下沉项目、精神文化新业态发展项目及“一网统筹”智慧平台等民生工程,以“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民主管村。构建“1+3+N”乡村自治模式,“1”即乡风评议队伍;“3”即自然村建立村民议事、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制度;“N”即以群团、志愿团队等自治组织为重要依托,培育基层微治理动力源头,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
依法治村。创新“一中心、三诊断、三包联、四溯源”的“1334”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同时建成启用14个“德孝拉理室”。调处矛盾纠纷数百件,成功率98%以上。
以德润村。以“德孝文化”为主线,开展“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高标准打造20处孝老幸福食堂,服务老年人1600余名,组织14个新村(社区)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服务160余个家庭,涵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农综改试点实施以来,以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集成精准的好政策、系统全面的大变革,推动铺集镇在数字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展,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铺集镇将完善长效运营机制,突出改革公共产品属性,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和机制成果。”铺集镇党委书记刘大庆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通讯员 辛航)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