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9日讯 作为青岛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崂山区近年来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速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圈。为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创新实施“服务—监管—引导”三维赋能体系,推动产业园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 邢志峰 摄
为企业压缩审批时间百余个工作日
针对新兴产业项目时效性强的特点,崂山生态环境分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项目全周期服务体系。
一方面,建立前端预审机制,对拟入园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了解项目特点和环保需求,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从源头规避环境风险,少走弯路,平均缩短前期筹备周期30天。
另一方面,创新中端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环节,创新“三联工作法”(项目联审、许可联动、部门联办),有效压缩项目环保相关手续办理时限,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项目早日投产争取宝贵时间。今年已通过各类惠企措施审批项目20件,为企业压缩审批时间百余个工作日。
同时,提供后端技术支撑,组建由行业专家及审批工作人员构成的智库团队,针对高性能光电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开展专项指导,解决VOCs治理方案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12项。
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 邢志峰 摄
持续整改环境隐患问题
崂山生态环境分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环境监管,为园区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安全保障。
推行“体检式”服务,定期组织对园区内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帮助企业查找环境管理漏洞和污染治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防患于未然。今年已累计解决排污许可、危废处置等问题40余项。
实施非现场监管,积极运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针对不同产业园区的特点,组织开展专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环境安全。今年以来累计整改环境隐患问题12个,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推动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积极引导园区及入驻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园区向生态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对接上级环保专项资金和奖补政策,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碳普惠应用场景,支持园区内企业建设光伏发电、雨水回用系统,加强节能降碳减污增效统筹协调,推动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形成可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结合“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企业法律服务日”等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典型案例推广等方式,提升园区企业环保意识和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宣讲会、技术对接会15场次,惠及企业100余家次。
下一步,崂山生态环境分局将紧密围绕崂山区产业发展大局,深化“产业园区EOD模式”试点,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个新兴产业专业化园区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监管方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贡献环保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通讯员 郭晓雨)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