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上挂满“金果果”!平度将“小葡萄”串起“大产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0日讯 漫步大泽山麓,初夏的暖阳穿过藤蔓编织的绿网,斑驳光影中,米粒般的葡萄幼果正积蓄着甜蜜能量。葡萄架下,种植户娴熟地整理着葡萄藤蔓。“露天葡萄现在已经进入管理的关键期,主要进行新梢的绑缚、葡萄修穗、去茬、剪须,为之后的丰产打基础。我们会人为控制葡萄产量,亩产控制在2500至3000斤左右,葡萄品质在同行当中属于领先,价格也高于市场价。”葡萄种植户王义奎说。

近年来,平度市大泽山镇立足葡萄产业和文旅产业资源禀赋,深入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把香甜可口的葡萄变成百姓致富增收的“金果果”,把风景秀美的绿水青山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大泽山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在传统种植经验基础上,平度市加速推动现代科技赋能葡萄种植,积极打造葡萄智能温室、设施栽培等项目,让科技助力葡萄种植,推动葡萄产业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们引进先进的智能温室大棚技术,利用计算机、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精准调控温度与湿度,使温室内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不仅提高了葡萄品质,还缩短了葡萄的生长周期,上市期提前,延长了供应季节,提升了经济效益。”葡萄大观园经理梁沄晴说。

先进的生产种植设施,保证了葡萄品质。而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则打通了葡萄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大泽山葡萄从“枝头”直抵“舌尖”,进一步增加了大泽山葡萄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平度市还积极探索“葡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修建旅游大环路、特色民宿等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从单纯卖鲜果到开发葡萄汁、葡萄酒等深加工产品,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这种转变背后,是“葡萄+”战略的深度实施。现在,小葡萄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大产业。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为把大泽山葡萄这张农文旅融合“金名片”做得更加亮眼,多年来,平度市以节庆为媒,以产业兴旺、文旅融合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连续举办了38届的“大泽山葡萄节”更是成为展示大泽山葡萄品牌、吸引游客的重要平台。每年的葡萄节,大泽山人民都以丰收的成果向游客讲述着他们与葡萄的故事。在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刘元久的账本中,一个个数字刻画着大泽山农村发展的印记;在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每一张照片、每一帧视频也都直观记录着大泽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葡萄节和大泽山互为滋养、互相促进,勤劳质朴的大泽山人围绕着“山水大泽,葡写振兴”将产业振兴和节庆旅游有机结合,展示出了大泽山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魅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王淼淼 李庆坤 )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