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本草之美,绽五育芳华

青岛南京路小学成功举办市南区综合实践基地校成果展示活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2日讯 5月20日,青岛南京路小学以“探本草之美 绽五育芳华”为主题,成功举办市南区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校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深度融合学校区级优秀教学法“FROM ME”的浸润式亲历教学理念,通过中医药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的创新结合,为与会教师呈现了一场跨学科实践教育的精彩盛宴。山东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团员、全国发明与创新专家团专家杨超,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员董坤凌,青岛南京路小学校长焦巧红,以及市南区综合实践分管干部、骨干教师近6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文化为基:中医药与节气的创新融合

活动在一楼大厅的“草木有情 中医养生”静态展中拉开帷幕。学生们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化身“节气文化使者”,以艾草青团、古法香囊、药膳药皂等手作展台及双语讲解,生动演绎节气养生智慧;家长志愿者与队员们共创“校园文化市集”,结合中医把脉、穴位推拿等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

成果汇报:构建育人实践体系新生态

活动中,青岛南京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管干部徐思思系统介绍了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开发全链条项目化课程,学生化身“百草小侦探”开展种植、制作、探究活动;创新跨学科教研模式,形成六步教研集备流程;整合家校社资源,利用校园边角空间打造“小微实践基地”,特别展示了《小草药,大学问》等项目化学习案例,通过选题指导、方案制定、动手实践等六类课型,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跨越。

实践为径: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学习

主会场活动中,青岛南京路小学教师尹海英进行的课例展示——《“艾”在身边 “皂”就美好》成为亮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艾草特性、药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亲手制作艾草皂,完整呈现了“问题发现——主题确立——合作探究——成果建构”的学习路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文化自信,更通过“为亲友制作艾草皂”,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走进生活,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美育的跨学科融合。

经验交流:共研实践育人新模式

青岛南京路小学教师程春玲进行《亲历活动驱动下的跨学科实践教学研究》的经验交流,系统阐释了学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范式。她以“FROM ME”浸润式亲历教学法的理念为核心,以“春季采茶”“场馆探学”等项目为例,呈现出“自主选择——亲历探究——透悟升华”三阶策略,生动地展现了学校跨学科实践育人新模式。

专家引领:赋能综合实践教育创新

下半场活动中,莱州市正高级教师杨超带来专题讲座《实践创新 赋能成长》。杨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出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的成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提升,以及学校课程改革与研究的协同,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他鼓励老师在自身教育教学生活中,去发现“小问题,趣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为培养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教研员总结:锚定综合实践教育新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员董主任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她指出:青岛南京路小学通过中医药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的创新融合,生动呈现了“文化自信”与“核心素养”双线育人的实践成果。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化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模仿的实践范式。同时,董主任也借由本次活动就区域综合实践教育的发展提出方向:各校应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区域协同,推动家校社共育,为培养“有根”“有魂”“有能”的新时代少年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展示活动不仅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成果的检阅,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对话。青岛南京路小学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五育融合育人的新篇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