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诱因,相关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近3倍。在刚刚过去的2025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再度引发全社会关注,而与吸烟密切相关的肺癌诊疗引发了更多讨论。“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了大幅改善,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实现了突破。同时,对肺癌治疗过程中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和并发症的关注,也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了帮助。”近日,记者专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崂山病区主任王红梅教授,近年来呼吸治疗技术与肺癌治疗融合,同时对肺癌共患病如慢阻肺、间质性肺病及肺内感染等的控制,也就是“癌肺同治”,成为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使肺癌病人能够最大获益。
王红梅介绍肺癌诊疗的前沿技术
早发现早治疗,助力早期肺癌被治愈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相关数据,我国2022年新发肺癌病例约106万,死亡人数高达73万。在肺癌的诊断、不良反应处理、全程管理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在临床诊疗时发现,肺癌与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所引发肺癌的危险程度就越高。”王红梅介绍,不仅如此,近年来非吸烟人群罹患肺癌的比例也在上升,且多数与长期接触二手烟有关。因此,远离烟草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比其他很多有症状的疾病,肺癌的发生总是“悄无声息”。“肺部缺乏明显的痛觉神经,出现问题时机体反应往往并不明显,加之肿瘤早期并不会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因此肺癌早期患者基本无法自我察觉。”王红梅说,临床上早期肺癌几乎都是通过体检或者意外检查发现的。一旦患者出现胸痛、发热等症状前来就诊,多数已发展到中晚期,癌细胞很可能已经发生转移。“精准诊断和定期筛查是肺癌诊疗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王红梅强调,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肺癌高危人群更应重视早期筛查,原则上每年应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组合”施治成为肺癌诊疗“更优解”
近年来,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肺癌早期筛查技术的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升,为提高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手术仍然是早中期可切除肺癌中的优选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正改变着肺癌的临床治疗格局。”王红梅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开展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施治,成为不同分期肺癌治疗下的“更优解”。如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在围术期治疗中综合应用免疫治疗,已改善了众多患者的生存情况。
王红梅进一步介绍,组合施治中的免疫治疗,通过免疫药物恢复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识别杀灭一部分逃逸的肿瘤细胞起到控制肿瘤的作用,可用于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近年来,一系列免疫治疗药物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临床围术期治疗中,不仅可以使肿瘤缩小、降期,帮助手术彻底切除,还能促进对全身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灭,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进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晚期肺癌患者,虽然无根治手术机会,但是对于全身情况允许或者因为肿瘤导致的体力状况下降者,仍然可以通过靶向药物、化学药物、免疫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新兴的抗体偶联药物、细胞治疗等控制肿瘤恶性行为,让病人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甚至少数人群达到治愈。
惠民保障助力肺癌治疗大病减负
诚然,新型治疗手段在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同时,其较高的费用也让患者家庭面临经济困境。
近年来,为提升患者的可及性,国家医保不断更新目录,青岛市级层面也不断加码助力。政府参与指导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琴岛e保”与国家医保紧密衔接,不仅注重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二次报销”,更侧重解决医保没有覆盖的个人负担部分,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大病负担。针对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琴岛e保”也已覆盖多种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及CAR-T疗法等临床常用的创新治疗手段。
在不断发展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下,医保、惠民保、商业保险、药品援助计划等多种保障方式灵活搭配,将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可选择、可持续的治疗方案,赋予长期生存更多可能。
学科交叉融合让患者更大获益
当肺癌诊疗步入慢病精准管理时代,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仍会面临术后并发症、药物副作用问题,导致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乃至肺损伤,这考验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能力。
王红梅介绍,各种急、慢性合并疾病以及肿瘤本身和治疗并发症,都是导致肺癌重症的常见原因。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们积极打造肿瘤呼吸病学研究体系,并提出了“癌肺同治”的诊疗理念,其核心是医生在处理恶性肿瘤的同时,要考虑到全身——特别是以肺为代表的全身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处理,减少肿瘤诊疗对呼吸系统的负面影响,将减轻抗肿瘤过程中的肺损伤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据统计,近40%的肺癌患者合并患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相比单纯患肺癌的患者,合并慢阻肺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更差,生存时间更短。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人,王红梅带领学科团队在提升肺癌诊疗领域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水平的同时,持续发挥自身对于呼吸系统了解充分的优势,提前干预慢阻肺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未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肺癌前期诊断和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将联合肿瘤科、胸外科构建肺癌相关疾病的诊疗闭环,真正实现肺癌诊疗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
王红梅带领团队查房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