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AI的种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7月15日,山东五棵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与百度智能云向青岛农业大学捐赠千帆大模型一体机,三方将联合打造人工智能校企联合实验室,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是农民的好帮手。如今,农业无人机、智能灌溉等应用,正成为农田中的寻常一景,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应看到,现实中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远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如何让AI更好地赋能整个农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农业与AI结合并不简单,以AI助力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方面,这可以帮助学校解决算力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青岛农业大学一直扎根齐鲁大地,在农业的产学研方面都发挥着突出作用。但与此同时,学校在一些领域也面临算力缺失等问题。校方通过多方联系,广泛寻求社会合作,最终与五棵松公司和百度智能云达成合作。此次捐赠的千帆大模型一体机,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革新、科研范式升级、管理流程优化与服务能力提升,为学校实现全方位智能化转型注入核心动能。同时,AI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及模式识别等能力,可以帮科研人员打破认知局限,为助力农业科学研究智能化、高效化与协同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农业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一直以来,AI在农业领域的大模型发展面临着众多局限,特别是缺乏高质量、长周期、全要素动态农业数据。农业面对的是分散的主体、细碎的地块、琐碎的农事,数据质量大多不高、共享也很困难。而通过与农业高校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打破数据壁垒和认知鸿沟,消除“技术黑箱”与场景孤岛,推动协同创新形成闭环。今后,三方还将联合打造人工智能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发具有新农科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农业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无论从教学、育人还是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多赢”。

企业与高校联手促进AI赋能农业,迈出了非常积极的一步。这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今后,相关各方面还要以AI为牵引,以真实农业应用场景为目标,加速技术应用,瞄准低成本、易操作,降低门槛,造福更广泛的农户群体。同时,努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引导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多方协作、长期投入,打造高水平“AI+农业”的行业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智能农业生态体系,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希望的田野上,AI应该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而不是只起装饰作用的盆景。随着农业人工智能科研越来越多地深入田间地头,以应用为先,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AI+农业”的种子从这片沃土上萌芽破土、蓬勃生长、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