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邱帮问|全市累计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3个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7月21日讯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宋晓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民生观察员:近年来,“青岛农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很多“土特产”变身“金招牌”。请问,青岛如何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打造“青岛农品”品牌矩阵?

宋晓: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青岛建设农业强市、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特色塑品牌、产业树品牌、市场铸品牌,扎实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切实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连续6年入围全国十强,我市连续三轮获得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

一是坚持特色塑品牌。特色是品牌的灵魂。我们依托全市山、海、林、田、湖等多样性资源禀赋,打造不同品类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着力把特色农业升级为品牌农业,全市累计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3个,认证面积超过100万亩,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全国同类城市最多,逐步构建起“特而精、美而优”的“青岛农品”品牌矩阵。

二是坚持产业树品牌。产业化是品牌的基础。我们大力推动品牌产业化,促进全市227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打造了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农业特色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农业集群产业链,我市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走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

三是坚持市场铸品牌。品牌好不好,市场说得算。我们聚焦“三大市场”,全力推动青岛品牌农产品优销畅销。线下,聚焦产地市场,优化提升17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223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扩大品牌农产品集散流通体量。线上,聚焦电商市场,优化提升直播电商、品牌电商农品馆、“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多种销售渠道,助力“青岛农品”火热“出圈”。对外,聚焦出口市场,优化提升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青岛农品”年出口额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