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出击|扎紧“篱笆”,莫让假证网上泛滥

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类“代办证件”的广告,宣称“无需考试”“真实可查”“货到付款”“正规渠道办理”。这些看似便捷、贴心的代办服务,背后可能隐藏着虚假证件的陷阱和巨大的法律风险。

近日,有市民向12345·青诉即办和党报热线82863300反映,通过线上能轻易买到假的农机证、居住证、健康证,网络平台上有商家堂而皇之地发布、交易假证,成为证件制假售假的温床。

免考速办农机证

可能是无效证件

“无需到场考试,5天至7天快速下证,全国通用,网上可查,货到付款。”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农机驾驶证代办广告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为探究真相,记者以办证者的身份联系了一家标注为河南某信息咨询、教育咨询公司的代办机构。

对方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在得知记者需要办理拖拉机驾驶证后,立即介绍起他们的“优势”服务:“我们这边办理拖拉机驾驶证只需要600元,不需要您本人过来考试,有专人代考,一周左右就能下证,支持货到付款。您只需要把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本人上半身照片发给我们,就可以安排报名了。”当记者询问证件的有效性和年审问题时,对方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办的证件都是正规、真实、有效的,全国通用,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查询,可验证后再付款。拖拉机驾驶证不需要年审,6年换一次证,换证时您带上体检报告就能换,非常方便。”

随后,记者又在小红书上联系到另一家农机驾驶证代办机构,对方报价1500元,同样承诺一周出证、全国通用,并表示证件可在“农机局”查询,所需材料同样仅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本人半身照,无需本人到场考试。

为进一步核实这些证件的真实性,记者咨询了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监理所。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在农机业务办理过程中,已发现多起涉及农机驾驶证的异常情况。部分人员所持盖有“河南省xx市xx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印章的农机驾驶证,经核实均为不符合规定的无效证件。

根据正规的农机驾驶证办理流程,申请人需到市农机安全监理服务大厅提出申请,填写《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个人身份证明、身体条件证明。经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申请人参加农机监理机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核发相应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

显然,网上这些代办机构宣称的“免考代办”不符合规定程序,使用这些虚假农机驾驶证还将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和牌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证书和牌照,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如果操作人员使用无效证件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根据条例规定将被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相关操作证件将被吊销。

骑手持假健康证送餐

食品安全难保证

山东省《关于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送餐人员保持个人卫生并持有健康证明。有外卖从业者爆料,部分骑手未经体检,而是在线上或线下购买假健康证,食品安全难保证。

今年5月,市民杜先生入职位于市北区台东街道的一处外卖站点。经短期试用,站点负责人告知他需办理健康证,并向他推荐了一家类似照相馆的门店。支付30元钱并提供半身照、姓名、年龄后,不出半天,杜先生拿到了健康证。“没体检就办出健康证,证件还能通过平台审核。”已辞职的杜先生说。

据了解,健康证用来证明从业者无痢疾、伤寒、活动期肺结核、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办证所需的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检查、静脉采血、甲肝检测、戊肝检测、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和鉴定、胸片等。从业者体检合格,持证上岗,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

近日,记者在李沧区九水东路遇到等待取餐的众包骑手小胡。他透露,入行8年,从未在任何医疗机构体检、办证。采访中,他展示了在某平台过审的假健康证。“网络平台有不少商家制售假健康证,价格不一,但不影响审核。”小胡称。

按照小胡的说法,记者在咸鱼App搜索“健康”。页面显示,全国各地的多个商家在制售健康证。一商家表示,无需体检,证件可通过美团众包、蜂鸟众包等平台审核,审核不过立即退费。记者向某商家支付了14.9元,并提供了身份证号、个人照片、姓名等个人信息。约1小时后,商家给记者发送了健康证图片。该证顺利通过美团众包、蜂鸟众包客户端审核。

两天直出居住证

“快捷服务”藏隐患

在58同城上,有些商户声称可以快速办理居住证,解决异地就医等急需使用居住证的难题。记者联系到其中一家商户,对方表示只需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缴纳一定费用,就能在短时间内办好居住证。

随后,记者在小红书上也发现了一则代办居住证的信息。对方表示:“只需要提供手机号和身份证号,两天就能直出居住证,费用200元。”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居住证明材料时,对方不耐烦地说:“不用那么麻烦,我们有特殊渠道,保证能办下来。”

正规的居住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以“爱山东”平台的全程网办为例,申请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法定办理时限为10个工作日。居住证明材料是证明申请人在当地实际居住的重要依据,缺少这一关键材料,所办理的居住证显然不符合法定要求。

居住证作为异地居住人员享受当地公共服务和便利的重要凭证,在异地就医等诸多场景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通过非正规渠道“速办”的居住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极大疑问。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一旦被查实是虚假证件,不仅无法正常使用,申请人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调查

平台缺乏监管,审核流于形式

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规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有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平台监管普遍缺失,大量违规服务被发布在平台上。以制售假证为例,某二手交易App显示,制售假健康证的商家超过千家。为逃避平台检查监控,有商家在页面内将“健康证”简写为“JKZ”“众包JK证”“健KZ”,用“小美”“小鸟”代替美团、蜂鸟等平台的官方名称。

短视频平台同样存在监管漏洞。记者在某短视频客户端搜索“农机驾驶证办理”时,虽首页显示正规办证流程,但下滑页面后,大量违规代办信息随即浮现。一博主在视频中直接打出 “农机证办理,前期没有任何费用,下证付米(钱),不来人” 的字幕,并在评论区宣称“全网可查”。但也有博主发布视频,吐槽自己花钱办理的农机驾驶证实为假证,揭露代办骗局。多种相互矛盾的信息混杂呈现,让用户难以辨别真伪。

“从事证件代办的机构五花八门,既有打着信息咨询公司、教育公司旗号的机构,也有声称‘有特殊渠道’的个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主体大多缺乏合法资质,却通过网络平台大肆宣传“免考速办”“全国通用”等虚假信息。他们精准抓住申请人图省事、贪便宜、急于领证的心理,以低价、快速为诱饵,吸引大量人员“入坑”。

除了线上监管存在漏洞,外卖平台对健康证的审核也流于形式。市场监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外卖平台审核健康证基本“走过场”,审核人员完全不具备审查健康证真伪的能力。相关部门尚未建立健康证信息查询系统,信息不能共享,查处假健康证存在难度。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制假者通过网络接单、交易,交易痕迹难追踪。部分商家还借助加密软件与客户沟通,增加了执法部门发现线索、锁定制假源头的难度。

建议

协同共治,规范证件管理

整治代办、伪造假证乱象,需要部门、网络平台、社会公众等多方发力,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的证件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制售假证涉嫌违法,使用假证也可能受罚。一旦买方因为假证造成不良后果,证件买卖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山东东润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景浩提醒,全社会应形成对制售假证的“零容忍”态度,相关部门依法严惩制假售假行为,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要规范网络平台管理,清理虚假广告信息。赵景浩认为,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办法》要求加强对平台上信息的审核和监管,严格审查代办证件的广告信息,及时清理和下架虚假广告。“平台应培训审核人员,及时掌握平台商户的黑话及违法信息词汇的缩写,进一步从信息源头管控虚假代办广告。”赵景浩建议,各网络平台还要建立违规账号处理机制,严肃处理发布虚假证件代办信息的账号,情节严重的予以封号,或向公安机关移送相关违法线索。

治理假健康证,“管证”部门和“用证”企业要不断完善流程,使证件有得管、用得对。市政协委员路彤建议,相关部门应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搭建证件管理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健康证申请、体检、审核、发放、查询全程信息化,确保证件数据不可篡改,执法人员扫码即可验证真伪。“平台须坚持‘用工必查证、查证必验证、验证必官网’的工作方法,严把审核关,使假证无‘用武之地’。”

路彤还建议,相关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社区等渠道推送办假证的违法后果,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虚假证件代办行为,营造全社会共治假证乱象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