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课后服务按需定制

课后服务按需定制

市南区举行2025年课后服务、研学基地双选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3日讯 23日,市南区2025年课后服务、研学基地双选会在青岛金门路小学召开。市南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管学军,市南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菲,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辛源出席会议。各学校校长、课后服务、研学工作负责人、家委会代表、北京晓羊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和市南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代表、研学基地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对市南区2024-2025年度课后服务、研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做了总结。在“双减”政策深化推进背景下,市南区课后服务平台依托“123456”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服务载体,为区域课后服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覆盖全区40所学校、48398名学生,引入203家第三方机构开设909门特色课程,涵盖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类别,21953人次学生参与,家长满意度达100%。研学方面,在区教体局等多部门指导下打造的“优学市南”研学平台有效解决研学场景“四无一有”难题,制定标准、整合资源,区内中小学均通过平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未来也将在区教体局的指导下深耕社会实践场景、建强“十大主题”资源库,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南区多所学校就课后情况做了经验分享。青岛宁德路小学围绕“‘1+1+N+’模式‘小种子’课程集群,构建个性化课后服务”主题,从选课管理的三大机制、课程内容的创新体系两方面,介绍了学校课后服务“第二课堂”的构建。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验校区)以“慧创生态  规范领航——市南区实验小学‘慧创城’儿童大学课后服务课程高质量发展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校以“慧创城儿童大学六大学院”为载体,以“四化管理”推动课程规范落地,让每一节课后服务课都有质量、有温度的成功经验。青岛宁夏路小学则围绕“至真教育理念”,构建起多元课程体系,融合生活教育理论与核心素养培育,形成“至知、至行、至远、至新”四大课程群,让“至真”理念落地生根,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

机构代表作客圆桌论坛,围绕“聚焦五育融合 共筑课后成长乐园”主题,从篮球梯队建设、科学素养培育、“十个一”项目实施、学校管理减负增效等方面探索课后服务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路径,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里院、名人故居研学实践基地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教育基地的代表分别从人文、科技两个维度带来研学基地建设经验分享。

现场为第四批家校社协同育人咨政委员会媒体代表颁发聘书,邀请他们通过“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媒体视角,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支持建议;为八大峡小学、基隆路小学、嘉峪关学校等荣获青岛市第五批校内提质减负典型案例的学校,为青岛大学等12所荣获市南区课后服务实践创新奖的学校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还为荣获市南区“2024-2025学年度课后服务“优秀合作伙伴”的机构颁发证书,为荣获“市南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的单位授牌。

双选会现场,南京路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验校区)两所学校的机构实地进行了课后服务成果展。80余家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机构,10余家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进行了展演。

新学年,市南区课后服务工作将以本次课后服务、研学基地双选会为契机,着眼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升级“好课后服务”的课程范式,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对于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重要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