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如何快速调整状态?青岛这个区发布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8日讯 秋季学期即将开启,学生们该如何尽快调整状态,进入良好和规律的学习?生活状态、巩固好习惯、关注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努力。近日,市北区发布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心理调适指南,为学生、家长特别准备了5个实用“锦囊”,帮助孩子注入“心”能量,从容愉快的迎接新学期。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保持节奏,避免混乱。规律作息不是指每天必须按照上学时的固定时间,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节奏”,避免昼夜颠倒。请和孩子一起回顾并微调作息表,确保基本作息框架(起床、三餐、睡眠时间)依然稳固,避免因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紊乱和烦躁情绪。

动起来,释放活力。运动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鼓励孩子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骑车、球类、快走)。不必追求高强度,关键是规律和兴趣。

深度沟通用心陪伴

每日一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希望被看见、被赞美。教育孩子切勿操之过急,父母要试着放缓速度,放低要求,尽量使用鼓励式语言,每天称赞孩子1-2个做得好的地方,也可以适当设立奖励机制。

每日一聊。尝试每天抽出15分钟,进行“深度聊天”。不是询问学业,而是关心孩子的感受、见闻、想法,可以问“今天最有意思或者最有挑战的事是什么?”“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地方吗?”关键在于倾听:看着孩子的眼睛,不打断、不评判,用“嗯”、“然后呢”鼓励表达。

每周互动。每周设定一段专属的、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时间,由孩子主导选择做什么(一起做手工、读一本喜欢的书、玩桌游、烹饪、看一部电影并讨论)。核心是全身心投入,放下手机和工作,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全然接纳。这是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黄金时间。

屏幕管理丰富体验

制定规则,温和坚守。假期中孩子接触屏幕时间增多。温和而坚定地约定每日使用时长、时段、内容,分时段使用并设置闹钟提醒。鼓励孩子“有效”使用电子产品,如查资料、看纪录片或学编程绘画,将娱乐转化为学习机会。

家长示范至关重要,如确需使用手机,可以明确告知“我用手机处理工作,之后我们一起去散步”。

拓展生活,丰富体验。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来填补时间,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爬山、打球、郊游等,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阳光和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鼓励孩子社交互动,为孩子创造与同学、朋友聚会的机会,或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夏令营、志愿者活动等。

自主学习缓解压力

避免过度施压。家长想让孩子在假期有效学习,应该遵循适当和适量的原则,要有重点地选择学科和适当的学习内容,遵循适量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有效利用假期时间,家长可以从倾听孩子的声音开始,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计划,基于孩子的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比如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家长的角色是支持者、资源提供者和温和的提醒者。

发现情绪给予支持

情绪是重要的信号灯! 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

接纳为先。告诉孩子“有这些感受是正常的”,避免直接批评或否定。

倾听沟通。创造一个安全、无评判的环境,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愿意和我说说吗?”)

引导表达与调节。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和调节,如倾诉(向父母、朋友)、运动、听音乐、画画、深呼吸等。

积极求助意识。明确告知孩子,当他们自己难以排解情绪或遇到困难时,向父母或其他信任的大人(老师、亲友)寻求帮助是非常勇敢和正确的选择。家长也要敏锐觉察孩子是否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或行为异常,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