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环’抱未来,青春笃行”红色文化传承团实践团队赴高密市开展“‘智汇凤城·城市青春合伙人’计划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来到密水街道索家村,拿起画笔,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墙面上挥洒创意。昔日单调的墙面渐渐“焕新”——田间的麦浪、孩童追逐的笑脸、象征梦想的翅膀与索家村特色面食产业等本地民俗元素交相辉映,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让村庄焕发新生机。“这些年轻人真是太有心了,把我们的村子画得这么漂亮,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赞叹。

除了美化村容,队员们还化身为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服务。他们走进独居老人家中,打扫院落卫生、陪老人聊叙村里新变化;穿梭在村道小巷,清理杂草杂物、规整农具柴堆,让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在实践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是人心的凝聚。只有真正融入基层,才能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在红高粱艺博园,实践队详细了解了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老虎”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实践队员还化身“城市推介官”,前往红高粱影视基地,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积极宣传“欢乐星光夜”文旅活动。在复古村落、影视布景间,队员们用镜头记录基地的青砖灰瓦、民俗道具,精心制作vlog。
实践汇报阶段,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与高密市举行了大学生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志愿服务、“非遗”研学、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发实践课程,切实推动校地资源互补、互促发展。
从“象牙塔”到“泥土地”,从“纸上谈”到“田间干”,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环’抱未来,青春笃行”社会实践队在高密的热土上,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知乡愁,用行动助力振兴。他们不仅带回了基层治理的第一手资料,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品质,增长了本领才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