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响穿透时光,“青述人”用声音唤醒城市记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30日讯 每一段讲述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句誓言都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8月30日,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述人”志愿者红色宣讲展演在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举办,现场观众们在这座见证青岛百年历史的建筑里,聆听着新一代“青述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讲述。

本次宣讲展演由中心志愿者季逸霏主持,五位“青述人”用声音带领观众重回那段青岛儿女热血抗争的岁月,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展演在中心讲解员江鑫的《红色邮路》中拉开帷幕。她讲述了一位藏在平凡岗位中的革命英雄——共产党员徐子兴的故事。他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在敌人严密监视的邮局中,架起了连接党心与民心的红色通道。这位曾叫“徐国祥”的农家子弟,用一封封盖着邮戳的“秘密信件”,在灰暗岁月里传递革命的星火。

青岛启元学校的李铂恩同学以《一颗闪亮的红星》为题,揭开了青岛早期共产党员、工人运动先驱李慰农的热血人生。这位共产党人深入工人中间,把“反抗压迫”的火种埋进黑暗;三次领导工人罢工,让觉醒的呐喊震撼全国;在牢狱中坚守信仰,用30岁的生命点亮了一颗永不褪色的红星。

城市的火种燃亮信仰,乡村的大地也在孕育抗争。青岛第九中学的朱俊宇同学带领观众走进《高家民兵联防“石雷”威力强》的抗战传奇。大泽山深处,一群手握农具的汉子挺身而出,把顽石凿成“石雷”,让侵略者的铁蹄寸步难行;他们以联防为堡垒,在山野间书写“平民抗战”的奇迹。

从群体的抗争,到个人的抉择,信仰的力量击穿阶层的壁垒。青岛福林小学的张衍芃同学以《男儿志铸忠魂》,讲述了革命烈士王一民的感人故事。他出身富商之家,却抛却优渥生活,在民族危亡时投身抗日;他直面酷刑铁骨铮铮,用生命奏响“宁死不屈”的誓言,展现了超越出身的热血担当与信仰坚守。

个人的忠魂映照山河,群体的壮举震彻天地。张咏霞老师讲述《高平路上五虎将》的传奇故事。在高密通往平度的高平路上,五位民兵战士组成“五虎将”,成为暗处的利刃、侵略者的梦魇。他们用热血与勇气,在齐鲁大地刻下“平民英雄”的丰碑。

从城市纱厂的火种,到乡村石雷的轰鸣;从富商子弟的抉择,到民兵群体的壮举。每一个故事,都是青岛红色血脉的鲜活注脚;每一次讲述,都是革命精神的代际传承。这些穿越时空的声音已经化作新时代前行的动力——铭记历史,守护遗产,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