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打造中德合作的新典范,青岛市德国企业圆桌会议侧记

>>>青岛市德国企业圆桌会议召开:搭建平台 深化沟通 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9月2日下午,青岛市德国企业圆桌会议召开。30余家德资企业(机构)代表出席会议,10家企业代表围绕在青经营情况、未来发展方向等现场交流。

这是青岛连续第三年以圆桌会议形式,邀请外资企业面对面畅谈。企业现场提诉求,城市迅速作回应;企业及时获取产业发展新机遇,城市更有针对性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话之间,青岛与外资企业彼此不断加深了解,这座开放之城释放出与企业共赢的满满诚意。

细化外资企业服务“颗粒度”

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青岛用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支持,让外资企业坚定在青岛扎根发展的信心。

德国企业在青岛发展情况如何?数据显示,德国是青岛在欧洲最大的贸易国和欧洲主要外资来源地。截至目前,德国累计在青岛投资项目430个,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青岛与德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19.6亿元,同比增长23.4%。

青岛与外资企业的圆桌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更像一场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办公会”。不仅体现了城市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热忱,也展现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行动与决心。

会上,市商务局介绍了2024年德国企业圆桌会议反映诉求办理情况。去年圆桌会议收集的29条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经营、商旅生活和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涉及青岛市层面的所有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比如,有企业提出扩产融资难问题,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协调金融机构,主动上门进行金融会诊,提出融资方案,获得企业认可;关于企业提出的报关出口退税问题,海关、税务等部门积极回应,圆满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本次会议前,市商务局也提前梳理了部分诉求与合作建议,会后将建立清单,会同有关部门逐一落实。

今年以来,青岛正不断细化对外资企业服务的“颗粒度”。青岛创新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为外商投资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比如,帮助德国安德烈斯蒂尔进入政府采购名录、扩大市场份额;帮助德枫丹对接发改部门、三峡集团、中电建等央企国企,协助其参与青岛市海上风电项目;帮助圣戈班安全玻璃对接极石汽车,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帮助贝卡尔特对接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国信集团等本地企业,扩大产品应用场景等。

青岛通过开放多元场景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稳外资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利润再投资,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为德企在青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青岛发展新机遇

未来,青岛在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新机遇?这场圆桌会议,也透露出不少关键信息。

“德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投资环境,大家来中国,就是要和中国并肩作战。我们希望中德双方能够强强联手,不仅是在中国常驻,而是看我们携手能够走向何方。”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在中国的德资企业也发生了转变,由从前将科技带入中国,转变为在中国当地进行创新,为中国展开创新。中国对德国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建立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点,可以让企业在全球变得非常有竞争力。德国企业也愿意支持青岛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圆桌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话平台,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合作,再次打造中德合作的新典范。

当前,青岛正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将为青岛与德国企业间深化合作提供新场景、新空间。会上,不少德国企业也表达了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的强烈意愿。

“我们从青岛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就积极参与,迄今为止,已参与8条地铁线路的钢弹簧浮置板减震项目,累计占青岛地铁运营里程的15%以上。”隔而固(德国)是全球振动控制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是落户青岛最早的一批德国企业。会上,德国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恩题兴奋地说:“不久之前,隔而固(青岛)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对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中小企业一个极大肯定,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他表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青岛正在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这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土壤。丰富多元的产业架构给“隐形冠军”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与资源整合空间。他希望能够联合青岛的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赋能客户服务,以持续补充、强化本地产业链。

“博世集团已经深度融入了中国的制造业体系,目前在中国运营着65家公司,业务和服务涵盖了集团所有业务板块。”博世商用车集团悬架业务副总裁、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长杨楠介绍,博世青岛分公司专注于生产符合全球领先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共轨喷油器和电控单体泵,致力于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自建厂以来,已成功建设了4条适用于轻型及重型商用车的先进喷油器生产线。面向未来,博世将积极把握全球能源转型和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在持续深耕现有核心业务的同时,也将依托母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正密切关注大马力引擎系统和商用车电控空气悬挂系统的市场机遇和技术发展趋势,将积极进行评估和研究,探索其在中国的应用潜力,为未来可能的产业升级做好充分准备。”杨楠说。

“青岛依托其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正在积极打造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遇。”赢创工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企业,青岛赢创二氧化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缪德彪表示,赢创期待与青岛的化工产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创新研发方面,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高端制造方面,将引入更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助力青岛化工产业链的升级;在安全生产方面,将与青岛市政府和相关企业携手,共同提升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27年,我们见证了青岛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中国经济逐步崛起为全球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经济体之一的伟大进程。如今的中国,不仅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更已成为孕育创新、彰显韧性、承载机遇的重要热土。能在这样一个持续为全球发展与国际合作树立标杆的市场中深耕经营,我们倍感振奋与鼓舞。”安迈铝业(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洪涛表示,8月28日,安迈集团在华第四座生产基地正式在青岛落地,这是再次向中国市场作出长期战略承诺的行动。该座采用尖端技术的现代化工厂,将使集团在华煅烧氧化铝产能实现翻倍。凭借先进技术赋能,工厂可精准匹配特种陶瓷、半导体、消费电子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增长领域的需求,在巩固安迈铝业全球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也将为青岛本地切实作出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青岛日报2025年9月4日13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