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观礼的嘉宾。 新华社照片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标兵和观礼嘉宾。新华社照片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观礼嘉宾。 新华社照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全力培育强国栋梁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受邀观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亲身感受了大会的盛况。
“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有幸受邀到现场观看这场盛大的阅兵式,我内心感到十分自豪和震撼,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观礼结束后,董尔丹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让董尔丹心潮澎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彰显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铭记这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致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英雄,更要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和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担当起新征程上强国复兴的伟大使命。”董尔丹说。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董尔丹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培育强国栋梁。康复大学因国家所需而生,为人民健康而立,作为中国第一所以健康促进为核心、在生命健康领域开展探索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培育康复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整合科研力量,凝练前沿方向,建设、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他表示,将深入实施“三制三化三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先进康复理念和自主创新精神,能够引领康复事业发展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瞄准病老伤残等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为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张连钢:
伟大抗战精神指引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张连钢。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记者连线了在现场观礼的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张连钢。
80年前,先辈们以“小米加步枪”赢得了胜利;80年后的今天,阅兵式上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举世瞩目,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这让张连钢不禁热泪盈眶。
“这次来到首都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当总书记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时,令我心潮奔涌,无比振奋!”张连钢说,“伟大抗战精神,是全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看到战旗方队威武走来,每一面迎风飘扬的战旗,都是抗战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丰碑,那种跨越历史长河的使命感磅礴涌来——那段峥嵘岁月,我们在书本里读过、在影像中看过,但现场感受到的震撼与崇高,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作为“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表示,“伟大抗战精神彰显穿透时空的时代价值,指引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就拿我所从事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工作来说,在技术封锁之下从零起步,外国码头质疑声不绝于耳。那时,我们团队何尝不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外国人能做到,我们中国人凭什么不行?这股不服输、不信邪的劲儿,正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真切的传承!”
张连钢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将这次大会中汲取的磅礴力量,转化为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强大动力,带领团队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全力聚焦行业难点堵点,聚力聚智、联合攻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锲而不舍为书写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港口人全部热血与智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
铭记历史守初心
技能报国担使命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
“当我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现场,耳畔仿佛回响着历史的号角,心中涌动的除了激动与自豪,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郭锐表示,作为全国20位受邀观礼的高技能人才之一,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千千万万扎根制造业、坚守技能岗位的劳动者,让他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也让自己对“技能报国”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工,到拿下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状元,从省级大赛冠军再到国家级大赛银奖,从技师到首席技师,从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步步走来,实现了职业梦想的一次次跨越。”郭锐说,2018年光荣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离不开企业的培养,离不开青岛这片“技能成才”沃土的滋养,更离不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和重视。“如今,青岛已有173.5万名技能人才、62.2万名高技能人才,我们这群‘手艺人’,正用技能为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此次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更让我深切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铭记历史的警醒,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
高铁工人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更应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践行者。“未来,我将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带领团队攻克更多高铁制造技术瓶颈,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打磨好每一个零部件、装配好每一台转向架。我们要让CR450动车组不仅跑得更快更稳,更要让中国高铁的‘中国智造’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闪亮。”郭锐说。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承精神,是为了扛起更大担当。郭锐说,在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征程上,他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技能报国的实际行动,用双手托起中国高铁的未来,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属于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完美答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青岛市双拥办副主任、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洪华:
投身爱国拥军事业
关心关爱尊崇军人
青岛市双拥办副主任、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洪华。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3日上午,青岛市双拥办副主任、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洪华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代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
“受阅部队威武雄壮,看台上掌声阵阵,现场观众感受到强大的国威、军威,此情此景,相信每个中华儿女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刘洪华说,“能够参加本次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和荣耀。”
2003年,刘洪华从部队转业,开始从事双拥工作。20多年来,刘洪华与同事们大力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满腔热忱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助力青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本次阅兵仪式中,刘洪华格外关注战旗方队,在她看来,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激励着全社会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一位双拥工作者,我为我们日益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感到骄傲,为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感到自豪。”刘洪华说,未来,将继续投身爱国拥军事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发展、关心关爱尊崇军人,带动身边更多人加入爱国拥军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贡献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青岛日报2025年9月4日11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