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联合各区市红会急救讲师走进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救’在身边”活动,为近千名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开学第一课”, 应急救护培训为青少年安全赋能
新学期,微尘基金会以全市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学第一课”为重要抓手,通过“统一规划、分层推进、长效覆盖”的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急救教育延伸至中小学校园中,旨在打破“急救知识难普及、青少年学不会”的认知误区,真正让急救知识成为每一名中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让安全理念伴随一生,成为守护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生命安全教育不该是校园课程的“附加项”,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能以救护讲解员的身份参与其中,看着孩子们从好奇倾听,到主动尝试操作,再到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特别有成就感。我们多讲一句、多教一个动作,或许就能在未来帮孩子们避开一次危险,为校园安全再添一道牢固屏障。” 市南区红十字会四级调研员冯勇说。
从理论到实操,助力学生成为“生命守护者”
本次红十字急救培训以“理论+实操”双轨模式展开,内容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心脏骤停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患者生存几率就会下降7%到10%,4分钟黄金抢救期是生命能否挽回的关键。”课上,急救讲师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敲响警钟,强调“只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普通人也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守护者’”。为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急救讲师还结合真实急救案例与科普视频,阐释了应急救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针对心脏骤停、异物卡喉等高频意外场景,更是逐步骤拆解心肺复苏的按压姿势、AED 的电极片粘贴位置、海姆立克法的腹部冲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在实操演练环节,急救讲师借助医用模拟人、AED 教学模型等专业工具,开展“手把手”指导。“胸外按压必须做到用力均匀、频率稳定,深度至少达到5厘米,这样才能有效挤压心脏泵血。”“使用 AED 时不用慌,记住‘听语音提示、按屏幕指引’,机器会自动分析心律并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急救讲师一边示范标准动作,一边纠正学生的操作偏差,帮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吃透急救要点,确保所学知识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应用。
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公益+”办学模式
微尘基金会以“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践“公益+”办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益服务精神教育相融合,将红十字和微尘博爱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方方面面,让公益服务精神浸润学生心灵,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公益人格的年轻力量,提高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截止目前,已有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成功落地,积极开展“5·8公益日”“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应急救护培训”等公益活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以美好品格为生命底色,持续打造慈善公益精神基地,促进家校共育具有公益品格的时代新人,让“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公益精神洒满校园,持续为社会公益力量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