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民企办实事 | 谦奇峰食品研发生产项目:服务专班靠上,项目落地提速30%

企业有话说

谦奇峰食品研发生产项目负责人李大伟:从考察到建设,每个环节都有市镇两级“专员”对接,问题不过夜,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建设。

当谦奇峰食品研发生产项目的施工机械在平度市崔家集食品产业园启动作业时,项目负责人李大伟仍难掩感慨。从首次考察到正式落地,全程仅用4个月,这比最初的预期快了30%。这份“崔家集速度”的背后,是当地“保姆式”服务织就的保障网。

今年年初,在平度市投资促进中心带领下,晋吉(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考察团第一次走进崔家集镇。镇里早就备好了“专场洽谈”,桌上摆着的不只是崔家集食品产业园的规划图,更有土地性质、容积率、配套设施等12项核心问题的“清单式答复”。

“不用东奔西跑问,坐下就能把关键事问透,这效率让我们吃了定心丸。”考察团回忆,当天的洽谈会从上午开到午后,镇里工作人员跟着考察团去意向地块现场踩点。就是这场“一站式”对接,让考察团当天就拍板:“有诚意,能干事,我们愿意来!”

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崔家集食品产业园已聚集2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五得利面粉、田润食品、花帝调味品等龙头企业撑起了产业链的“骨架”,从原料供应到物流配送,从研发协作到市场对接,早已形成成熟的产业生态。“我们要做豆制品和冷冻食品,在这里落地,相当于直接‘嵌入’现成的产业链,省了太多事。”正是这份产业集聚的吸引力,让考察团当天就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签约那天,市、镇就把‘项目管家’送到了我们跟前。”谦奇峰项目负责人李大伟至今记得,签约仪式刚结束,平度市投资促进中心和镇上就带着一支专班找上门——成员来自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自然资源所、便民服务中心等6个部门,拿着一张“手续办理明白纸”。“用地预审、工商注册、环评审批”原本要串联办的事,现在被改成了“并联跑”;盘活闲置土地需要的不动产权转移登记,专班协调不动产登记中心开了“绿色通道”——手续较常规流程压缩了7个工作日;施工图审查本需10天,专班对接图审机构压缩到5天;环评实施告知承诺审批,环评手续较常规流程压缩了10个工作日。

项目要快建,审批得“让路”但不能“违规”。崔家集镇的解法是“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办理施工许可时,企业暂时缺的非关键材料先“记着账”,允许先行办理,后续补上即可;崔家集食品产业园被纳入青岛市“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环评改革试点区,简化入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企业只需提交承诺书即可快速获批。原本要建设、环保、消防等7个部门逐个过的手续,改成“同步审”,专班坐在中间当“联络员”,把审批时限压缩了15天。

服务专班给项目列了张“时间表”:土地手续、规划设计、施工准备等10个关键环节全标在墙上,蓝色是“按计划走”,黄色要“加把劲”,红色就得“马上办”,每月开推进会时,只要出现红色预警,镇主要领导当场调度。更贴心的是那本“全周期服务档案”。从洽谈时的需求记录,到手续办理的每笔“流水”,再到政策落实的明细,全记在电子档案里,随时更新。“哪怕以后换了对接人,翻开档案就知道企业的‘成长’,服务能接得上茬。”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王凯鑫说,这档案不只是“备忘录”,更是给企业的“定心丸”。

“从考察到建设,每个环节都有市镇两级‘专员’对接,问题不过夜,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建设。”李大伟由衷感慨。据企业测算,“保姆式”服务直接带来前期投资成本降低18%、建设周期缩短30%的实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