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45+N”爱心妈妈驿站,青岛儿童关爱“朋友圈”持续扩圈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8日讯 夏秋之交,青岛的暑意悄然消退,一场满含温情的成长之旅正徐徐展开。在青岛出版集团“我爱祖国海疆”教育基地,33名来自困境家庭、新市民及新就业群体的孩子,在“爱心妈妈”的暖心陪伴下,沉浸式体验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国防教育——

海军历史长廊里,“山东舰”模型前围满了好奇的身影,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中国海军太强大了!”走进高科技互动区,“爱心妈妈”为孩子们戴上VR眼镜后,他们瞬间“变身”“蛟龙”号驾驶员,在虚拟深海中穿梭探索,场馆内的欢声笑语,成了这个时节最治愈的声音。

这动人的一幕,正是青岛市妇联依托“爱心妈妈驿站”,深化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推进爱心妈妈结对行动的鲜活注脚。去年以来,响应全国妇联 “利用各类资源建设爱心妈妈驿站”的号召,青岛市妇联迅速行动,首批建成省、市、区(市)三级“爱心妈妈驿站”45个;同时深挖青岛地标建筑与高品质文旅资源,打造出10个独具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特色驿站,覆盖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科技馆、海信探索中心、“我爱祖国海疆”教育基地、青岛极地海洋公园等多个点位。这些驿站不仅为“爱心妈妈”陪伴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实景化、沉浸式支持,更让孩子们得以触摸城市发展的脉搏,共享美好成果。

“比起零散组织活动、简单捐赠物资,一场身临其境的城市文化启迪之旅,更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青岛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宋立春的话,道出了驿站建设的初心。在她看来,这些驿站不只是关爱活动的“落脚点”,更是连接城市资源与困境儿童的“连心桥”——孩子们走进场馆触摸历史、感受科技,自信、勇敢与热爱的种子便在心中萌芽,助力他们拓宽视野、真正融入城市。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特色驿站中不断上演。在北京银行青岛分行“融暖童”爱心妈妈驿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财商课堂正热烈进行:从认识人民币类别,到学习破损纸币处理方法,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与职业体验中,一步步建立起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

为持续扩大儿童关爱的“朋友圈”,青岛市妇联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为驿站注入多元服务活力。今年3月,全市金融系统首家“融暖童”爱心妈妈驿站正式揭牌。站内不仅设有亲子阅读区、亲子健身区、家庭教育服务区,更专门打造了儿童财商教育体验区,让金融服务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同频共振。目前,北京银行青岛分行已建成12处此类驿站,常态化开展月度主题活动,逐步织就“政府引导+金融助力+社会参与”的公益生态圈,让关爱暖意持续传递。

如今,青岛市的儿童关爱网络正越织越密。今年3月,“筑梦启航 童享未来”青岛市“筑梦”系列儿童关爱保护活动正式启动,现场发布7大类28项具体服务——涵盖知识赋能、心灵关怀、物质支持、成长护航等维度,推动关爱服务从蓝图切实落地为行动。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妇联打造的“爱心妈妈驿站”与市民政局建设的“筑梦驿站”现场签约,两大关爱力量携手并进,开启协同守护新模式。

据介绍,不同于“爱心妈妈驿站”依托青岛地标文旅资源,组织在册困境儿童开展参观、研学、科普等活动,“筑梦驿站”则是通过心理课堂、素质拓展、职业体验等形式,常态化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物质帮助、精神关怀与成长支持。“双驿站联动,不仅实现‘需求清单共享、服务资源互通’,更精准聚焦农村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推动构建‘联动协同+社会救助+阵地建设+品牌活动’的关爱服务体系,开启资源互补、协同共育的公益新篇章。”宋立春强调。

多方携手聚合力,资源汇聚暖童心。青岛正以不断扩容的关爱“朋友圈”,为留守与困境儿童撑起一片向阳生长的温暖天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