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从电池收集、运输、拆解、再生到材料回收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北辰循环加速从技术领跑者向全球标准输出者迈进
退役动力电池在这里完成“绿色循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研制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退役”到“重生”,一块动力电池需经历拆解、检测、提纯等几十道工序。当前,全行业都在围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条路径展开攻关。
作为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的全球技术领跑者,总部位于城阳区的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循环”)可以提供从电池收集、运输、拆解、再生到材料回收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输出绿色回收工艺、智能装备系统与低碳再生材料,协助客户建设先进的电池回收处理基地,构建关键电池材料可持续供给体系,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北辰循环董事长张涛介绍。
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解决安全、环保、低碳等系列问题
退役动力电池含有锂、钴、镍等多种金属和化学物质,如果操作不规范和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同时,重金属、有害物质还会对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处理电池时要解决安全、环保、低碳等系列问题。
日前,北辰循环与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合作,对首批退役的百辆公交车动力电池实施规范化回收处置,共回收退役电池200余吨。
“采用多维度电池健康评估方式,实现单包电池残值快速检测。通过智能自动化拆解集群,确保全过程‘零事故、零污染’。拆解完成后的电池,将在北辰循环低碳绿色回收标杆工厂经过进一步检验后入库。”北辰循环项目团队相关人员表示,该批电池将通过北辰循环的梯次利用技术获得新生,在精细化检测与健康评估后,精准识别满足相对应用场景的电池单元,根据需求进行设计、重组与封装。
在北辰循环智能厂区内,电池包自动拆解产线正有序精拆方壳电池。“突破了多个瓶颈问题。首先是解决锂电池回收过程中着火、爆炸的问题,要回收锂电池里面的材料,就要对电池进行解体,安全控制需要特别注意。我们突破了锂电池解体破碎时防止其着火的技术。”张涛介绍,“电解液会污染环境,我们在破碎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电解液的分离回收,还实现了每吨电解液发七百到八百度电,从而整体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
北辰循环还开发了全智慧化的智能分选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热解的方式,减少了天然气的使用,而且过程中只用绿电。
“一个废旧的电池包,首先要做检测,如果它能够整包梯次利用,可以降级到储能等其他的应用场景,就可以整包再利用。如果不能整包利用,就要做进一步拆解,拆解成模组,只要是有再利用的价值,就做相关的梯次利用产品。”北辰循环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如果不能梯次利用,就会进入破碎分选环节,破碎分选以后,相关的电池原材料再回到整个电池的循环中去,实现产业闭环。”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白名单”,全国共有68家企业入选,其中就有北辰循环。2024年8月,北辰循环再生利用1万吨、梯次利用3万吨(年处理规模)退役动力电池的青岛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绿色转型
北辰循环长期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保持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建设了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低碳循环利用创新应用实验室、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低碳循环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低碳循环技术专家工作站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
今年2月,在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低碳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座谈会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北辰循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低碳循环利用体系样板工程,致力于建设零碳排、智能化、数字化灯塔工厂,推动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与西门子合作,不是简单改造一条产线,而是共同定义电池绿色循环的新标准。北辰循环的定位,也正从一家技术型回收企业迈向‘绿色循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标准输出者’。”张涛说,“依托西门子西碳迹碳足迹生态解决方案,我们联手打造了国内电池回收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实时碳足迹精算与溯源系统,共同构建了一个‘智慧化能碳管理’的数字底座。”
“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获得欧美国家的相关认可,它们的企业正在使用我们的技术解决当地退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回收利用的关键问题。把退役动力电池集中到合规低碳安全环保的处置企业进行处理,把材料再返回到产业里面,实现绿色能源产业的闭环,这是全球面临的挑战。我们有机会在青岛把这个模式打造出来,助力解决全球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张涛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