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3日讯 自9月6日第39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开幕以来,这场以葡萄为媒的农业盛事与文化狂欢,迅速点燃了区域乡村旅游市场,掀起了初秋时节的乡村游热潮。
据大泽山镇旅游发展工作办公室初步统计,自开幕以来,大泽山游客量已超10万人次。节庆首个周末,镇内核心葡萄园区及主要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同比去年增长显著,周边民宿、农家乐预订率达95%以上。
品质体验,激活采摘经济
“这里的葡萄口感好,味道也更香甜,和市场上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带着家人从青岛市区过来,就为了带孩子一起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尝尝刚下枝头的葡萄。”正在五龙埠葡萄长廊采摘葡萄的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
大泽山葡萄素以“穗大粒饱、色泽鲜艳、汁多味甜、品质优良”而享誉中外。节庆期间,全镇3.5万亩葡萄种植园全面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沉浸式体验田园乐趣。
“我们不仅提供采摘,还配套了葡萄知识讲解、葡萄酒体验(如葡萄酒调酒)、休闲品鉴区、农家宴体验区等服务,让游客的参与感更强,停留时间更久。” 高氏庄园的负责人高竹亭介绍道。
游客们手提果篮,穿梭于藤蔓之间,品尝、挑选、拍照,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成为秋日大泽山最动人的风景。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游客体验,各园区通过预约分流、增加服务人员、优化指引标识等措施,有效应对客流高峰,秩序井然。
生态打底,绘就宜居宜游底色
乡村旅游的火爆,离不开优良生态环境的支撑。近年来,大泽山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严格推行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不仅保证了葡萄的品质安全,也保护了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大泽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崔彤彤表示。如今的大泽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葡园风情相得益彰,构成了其吸引游客的硬核竞争力。许多游客感慨:“来这里不仅是吃葡萄,更像是洗肺之旅,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产业富民,塑造乡村游新范式
乡村旅游的热潮,最终要落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上。葡萄节的品牌效应和持续涌入的游客,直接带动了当地葡萄的销售,价格稳中有升,果农们迎来了丰产又丰收的喜悦。
“以前担心葡萄卖不上价,现在游客自己上门来采,价格好了,还省了运输成本和损耗。我家这十几亩葡萄,根本不愁卖!”大尹家村葡萄种植户尹玉高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除了直接销售鲜果,葡萄深加工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籽油)以及农家宴、民宿等附加收入也显著增加了果农的经营性收入。据统计,节庆期间,核心产区果农日均收入较平日普遍翻番。
大泽山镇党委书记钟杰表示:“我们正努力推动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跳出单一农产品生产的思维,打造‘葡萄+’全产业链模式。目标是让大泽山不仅是‘葡萄之乡’,更是高品质乡村旅游的目的地。”
如今的大泽山,正以其独特的葡萄资源优势,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标准规范、业态创新融合,构建起一个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核、以文化为魂的高质量、优体验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光丽 通讯员 王亚丽)
责任编辑: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