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优势凸显,胶黄班列运量突破100万TEU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5日讯 记者从上合示范区获悉,作为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近期胶黄海铁联运班列(简称:胶黄班列)循环班列累计运量突破100万TEU(TEU:集装箱标准箱)大关,对助力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胶黄班列于2015年开通,是连接胶州(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黄岛(前湾港)之间,承担海铁联运功能的短驳班列线路。全程运行距离39公里,每日对开两列。胶黄班列在全国首创“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并于2016年6月列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名单,成为青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物流贸易通道。今年1—8月,胶黄班列共完成到发量67308TEU,同比增长30134TEU,增幅81%,自开行以来累计运量突破100万TEU大关。

近年来,伴随着上合示范区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四港联动”枢纽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先后获批联合国国际港口代码“CNJZH”、实施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和“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在通道作用带动下,今年1—7月,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12列,开行32条国际国内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的23个国家54个城市。随着今年“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正式获批,胶黄班列将显现更大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