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民生在线·帮办”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规要求,新车必须具备严格的限速功能,时速超25公里自动断电。“旧国标”电动自行车9月1日起不得生产,12月1日起不得销售。
当前,“旧国标”电动自行车仍在市场上“唱主角”。活跃在街头巷尾的电动自行车曾因超速行驶“种”下安全隐患,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记者近日探访发现,部分电动自行车时速已超过50公里,而部分商家仍在提供“解限速”等违规改装服务。如何“刹住”超速的电动自行车?如何确保“新国标”严格执行?记者展开调查。
现场:外卖电动车是超速“重灾区”
送外卖、送快递,电动自行车承载着不少外卖骑手、快递员的生计。
李刚(化名)是一名从业两年的外卖骑手,他平时租用一辆电动自行车。“租来的车换电更方便,速度限制早就解除了,一般能跑到时速50公里左右。”李刚告诉记者,如果车跑得太慢,就会耽误接单,直接影响收入。
9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大名路上的一家电动自行车租赁门店,李刚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如果是先付租金再用车,一个月租金550元,包含电池月租费用,车辆时速能跑到60公里至70公里。”门店负责人介绍,很多外卖骑手都来这里租电动自行车,店里提供的车早已解除了限速,行驶速度远超25公里/小时。
一名外卖骑手骑着电动自行车快速驶过台东一路,骑行过程中还在使用手机。
事实上,2018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早已提出了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的要求,但现实中,不少用于外卖的电动自行车在上路前均被解除了限速。记者在市北区台东一路、辽宁路等路段观察,行驶在这些路段的外卖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送餐高峰时段,即使在上坡路段,部分车辆的时速也超过了50公里。
外卖骑手胡岩(化名)从崂山区某车行租赁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车行人员解除了车辆限速,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胡岩告诉记者,与电动摩托车相比,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在速度上并不会“落后”多少,而且骑“绿牌车”(电动自行车)不需要摩托车驾驶证,门槛更低。“我们骑车会加倍小心,因为车辆解除了限速,刹车距离就更长,容易与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甚至会侧滑摔倒。”胡岩说。
记者发现,超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多为送外卖或送货的车辆,普通市民用于代步的电动自行车速度相对慢一些。部分外卖骑手在超速行驶过程中甚至存在操作手机、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行为。
暗访:商家过渡期内违规“促销量”
根据新规,12月1日前仍允许销售“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记者暗访发现,过渡期内,仍有部分商家、维修点提供“解限速”改装服务。
记者以购车人身份,走访即墨区蓝鳌路多家品牌电动自行车门店,大多数门店表示,购车可解除限速。
在某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不少市民前来选购车辆。
“现在‘旧国标’电动车都停止生产了,这种车卖一辆少一辆,想买要抓紧了。这一款时速能跑45公里,续航达80公里。”一家门店的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推销一款电动车。
记者问:“电动自行车的时速能超过25公里吗?”该销售人员回答,目前门店所售车辆均在9月1日之前生产,可在门店解除限速。9月1日之后生产的车还未上市,据他们了解,“新国标”车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机制,不能解除限速。
记者在该门店目睹了解除限速的全过程。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一辆车的后座,将一个电线接头插在专用解码器上,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操作。“车载仪表仍显示最大时速为25公里,但实际时速能达到45公里。”该工作人员说。在另一家门店,一位购车市民未要求“解限速”,但工作人员主动提供了此项“服务”。
李沧区九水路某品牌电动车门店的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一款价格4000元左右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最近销量很好,解除限速后,每小时能跑70公里。
提醒:“解限速”实则是“解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电动自行车在出厂之前会做型式试验,出厂后,在不改动车辆配置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当出厂配置被修改,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车辆按设计时速行驶,其自带的刹车部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发挥制动作用。”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介绍,解除限速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道路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给电动自行车‘解限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类有缺陷的电动车如果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存在因果关系,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北京植德(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婷婷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和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记者查阅发现,最新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从“被动防护”与“主动预警”两方面优化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配置,其中明确要求,车辆行驶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电机须自动切断动力输出,杜绝超速隐患;同步强化电池组、控制器及限速器的防篡改技术指标,新增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根源上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声音:协同护航安全骑行
去年5月印发的《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专项方案》提出,加大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查非法改装,线下管住经营网点和维修店铺,不得提供改装服务,依法从严整治擅自拆改限速、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推动新国标落地实施,对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老旧车辆更新换代、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等七方面作出部署,推动电动自行车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调整和适配,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
为超速车辆“戴”上监管“金箍”,需从源头发力。
“青岛市目前尚无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我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以来,紧盯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环节,严厉打击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95起,罚没款96.6万余元,没收不合格电动自行车348辆。”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平台企业共同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治电动自行车‘超速’难题,仍需要各环节协同发力。”雷婷婷认为,“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完全退出市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放任这些车辆超速行驶;当前的“过渡期”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法改装行为的打击力度。此外,在车辆使用环节,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即时配送行业的管理和引导,让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不妨借鉴上海等城市“超速抓拍”工作经验,严查电动自行车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我市正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其中,在重点车辆隐患整治方面,交警部门将严查严处电动车改装、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通过相关典型事故案例开展精准宣防。
“外卖平台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更合理的配送规则。如果骑手使用电动自行车配送外卖,应按照车辆允许的最高时速设定送餐时间和路线,同时优化绩效考核规则,将骑手遵守交通法规纳入考评体系,引导骑手安全骑行。”青岛市人大代表张宁建议,外卖平台增设车辆超速监测和提示功能,一旦车辆超速达到一定次数,可限制骑手抢单,倒逼骑手规范驾驶。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表示,将加大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持续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督促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和即时配送平台等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青岛日报2025年9月19日8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