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0日讯 最近三天,走进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的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着青岛地铁8号线线路色的地铁实车。虽然外形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其实它“内藏乾坤”。
它就是未来将在8号线支线“服役”的国内首条基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平台开发的120公里B型不锈钢地铁列车。
亮点1:轻而刚
列车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质,在轻量化、耐腐蚀性和结构强度上实现了突破性平衡。车体相对既有不锈钢车减重800公斤,却能承受更高强度的碰撞安全考验。
亮点2:自主化
8号线支线列车批量装车应用了17项自主化攻关部件,从小到芯片,大到轴承、IGBT模块,再到高低压电气元件等核心系统。
为了确保这些部件安全可靠,装车前,进行了189项部件级型式试验和4项地面联调试验;装车后,还会开展9项专项性能试验,为每一个零件的可靠性上足“保险”。
亮点3:更绿色
采用永磁牵引系统、高频辅逆技术、铝合金制动盘、钛酸锂电池、车体结构优化等多项技术,实现减重5%,整列车节能率达22%。
亮点4:更高效
全车覆盖10大系统1700个监测点,其中自主化部件监测点472个,搭建109个预警模型,依托云边协同、线网共享的线网级车辆智能运维平台,提供贯穿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就像给列车配备了24小时“健康管家”,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
视频分析技术实时监测乘客拥挤度、物品遗留等场景,让服务更智能、更贴心。
亮点5:更舒适
采用复合隔音地板与门、窗、贯通道降噪结构结合,车内噪声较既有列车降低3分贝,搭配隐形送风、智能照明及空气质量监测净化系统,打造“静音、舒适、健康”的乘车环境。
亮点6:标准化、模块化
也是该车辆最大亮点之一的“车下设备采用边梁托挂安装方式”,可采用与铝合金列车一致的设备,实现了与标准地铁铝合金平台的完全通用与互换,引领行业进一步向标准化、模块化发展迈进!
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东起大涧站,西至胶州火车站,线路全长20.2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2座,平均站间距为1.73公里,与青岛地铁8号线贯通运营。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列车通过自主化部件批量应用与新技术落地,展示了在自主创新、绿色节能、智能运维及乘客舒适方面的最新成果,为城轨装备“自主可控、标准统一”提供可复制的方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吕靖雯